储水式电热水器节能技术知多少
储水式电热水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极高的电器,它的技术进步,正在影响着消费者的热水生活方式,高品质卫浴生活的背后,必然离不开各种技术的支撑,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是哪些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洗浴生活更加的便捷舒畅,同时也更为节省。
保温层整体发泡技术
保温层质量的好坏是电热水器是否节能的关键,而保温层的好坏要看发泡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及保温层厚度。电热水器进入市场初期采用的是聚乙烯泡沫保温层,也就是一般的海绵、泡沫塑料,保温热阻系数低,保温效果很差。目前热水器品牌厂家都采用聚氨酯发泡、聚氨酯保温层,这种材质热阻系数较高。而且由于对发泡技术提升,对发泡温度和发泡率可以控制更精确,保温性能更有明显提高。电热水器的保温层采用一体成型整体发泡技术,利用高密度加厚无氟聚安酯,应用高性能的进口灌注机械,通过微电脑控制,把无氟聚氨酯原料混合后,注入热水器内胆和外壳间的空腔内发泡。发泡成型后,水箱内胆、外壳和端盖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无氟聚氨酯保温层。目前电热水器都采用无氟聚氨酯材料,也有一些热水器以低价进入市场,但是在消费者看不见的保温层材料方面偷工减料,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是消费者使用后会发现这种热水器耗电多、散热快,会成为家中的吃电大户。
整体保温技术
采用壁挂式安装的电热水器,需要有与墙体连接的挂架。而挂架与内胆上的支架是螺栓连接,内胆上的支架与内胆是焊接连接。在没有任何隔热情况下,热量极易从连接处流失。如果内胆支架与内胆采用卡式连接并在各连接处采用了绝热处理,就能阻断这部分热量的流失,节省电能的消耗浪费。
温控器内置技术
温控器是保证热水器温度的控制中枢,直接影响热水器的使用性能。温控器若灵敏度不够,就会使热水器总是处于启动的状态,消耗电能。将高敏感的电子传感器安置在热水器内胆内部,能精确地测量到最里层水的实际水温,避免因测温不准造成热水器频繁加热。
低水位进水管技术
低水位进水口,冷热水分层效果更佳,避免了冷水冲击加热管,而影响加热速度和降低加热管效率。
下潜式发热管设计
早期的电热水器都是只有一根加热管,但由于热水器结构和安装方式的限制其热水产率并不高,这就意味着电热水器内胆中总有一部分热水没有得到利用。有一定水压的自来水从进水管流入热水器内,进入的冷水将与原有热水混合导致水温下降,减少了可利用的热水量。潜入式的加热管可从内胆底层加热水使内胆内水充分对流,假如加热管不是下潜式的,加热管下部的水就很难充分加热,造成热水分层,实际可以使用的热水减少。
分层加热技术
双加热管的采用可使消费者根据自己使用情况,对两个不同功率的加热管组合使用。
在用水量较少时,可只使用上层发热管加热,使用分层加热更加节能。
中温保温技术
根据热力学定律,温度梯度越大其热量传递的趋势越剧烈,也就是说电热水器内胆水温75℃时比水温4℃时的热量耗散要剧烈得多。中温保温技术,即在平时人们不使用电热水器时,电热水器的待机状态是以将热水器内胆中的水加热到4℃为上限的,而不是将水温一直加热到热水器可达到的最高温度。当人们要使用热水时可以采用预约激活或手动激活的方式,使热水器启动并迅速将内胆中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这样就减少了电热水器待机状态的热量损耗,同时又不会影响热水供应。另外还可以针对峰谷电价的是使用定时控制。有了中温保温技术,电热水器在保温的情况下,也不会在高温下反复加热,这样就在节能与省时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启动中温保温功能,即能避免因保温温度过高造成的热量流失,又避免了因温度过低而延长加热时间,解决了节能与省电时的矛盾。
智能预约技术
智能微电脑系统,依据预先的设定和当前水温进行数字分析,自动选择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避免反复加热。消费者使用前只需设定好洗澡的时间和温度,机器自动推算出最优化的加热方案,准时准点的提供热水,省去反复加热的损耗。
夜电技术
为了鼓励错峰用电,许多城市实现分时电价政策降低了夜间用电低谷时的电价。通过控制电热水器使其在夜间加热,利用其容积保温性好的特点在白天保温,可以提供人们足够温度的热水。这样电热水器的运行费用得到降低,同时这样的用电方式降低了发电厂的不规则负荷。虽然不能说达到节能的效果,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却达到节省电费的效果。
不过,总的来说由于储水式电热水器由于其工作原理,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进行加热和保温,耗能在所有热水器中排名第一,因此在节能热水器的排名中,储水式电热水器的位次是非常靠后的。但是储水式电热水器出水量大、水温稳定、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等优势,也是消费者依然青睐它的原因。如果在各方面使用条件不合适的情况下,选择一款带这些节能技术的储水式电热水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节能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