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苏宁联姻,哭泣的仅仅是京东?

2015-08-12 14:20 来源:现代家电网 作者:吴贤晖[ 收藏 ]

  8月10日下午,“阿里战略投资苏宁”的新闻,如同台风“苏迪罗”一般,在互联网和财经界引发滔天巨浪,瞬间刷爆手机屏。

  按照双方协议,阿里巴巴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双方称未来将展开全面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商业服务,引领中国零售行业变革提效。

  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解读是“阿里为了抵御京东”。而一些娱乐至死的网友则戏称:马云狂砸283个亿,狙击刘强东奶茶妹妹上头条,刘强东哭晕在洞房!

  毫无疑问的是,刘强东很受伤!然而,阿里仅仅是为了抵御京东而投资苏宁吗?难道仅仅是京东在一旁哭泣?

  零售业的本质是什么?

  从顾客的需求而言,消费者的终极目标是:花少钱,买好货,并且便捷的体验。零售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实现顾客的消费需求,因此,零售业最能真正长久的商业模式就是:能够让消费者便捷的实现“花少钱,买好货”的愿望。

  而这必须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交易总成本要低,除了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商品外,顾客为此耗费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也设法降到最低限度;二是产品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品质、功能、外观等,能为顾客带来实际的利益;三是通过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为顾客提供最方便的购物场景和使用便利。

  上述三个要素,产品价值目前对于线上线下来说基本没有区别,因为是同一个品牌生产商制造出来的东西,除非品牌商人为的有意制造区别,如前几年的品牌商对电商实行“甩货”的做法。

  对于交易总成本而言,显然电商较线下渠道商有着显著的优势。传统商业模式中,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需要经过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等多个层级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经过层层加价,产品成本已高居不下,而地域、租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顾客耗费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也持续增加。而电商的B2C模式,无论是产品成本还是时间、精力和体力成本,都大幅下降。

  但在便捷性上,电商却大大弱于线下实体店。无论电商的宝贝详情页做得如何精美,始终比不上到实体店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而对于需要上门安装服务的大件产品来说,电商几乎是用仰望的眼神望着实体店。

  阿里为何投资苏宁?

  要深入了解阿里战略投资苏宁的意图,有一个人必须要了解。他不是马云,也不是刘强东,更不是张近东,他是逍遥子张勇,目前阿里的首席执行官CEO。

  张勇于2007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并于2008年出任淘宝网首席运营官兼淘宝商城总经理。在此期间,张勇将淘宝商城从淘宝网中剥离出来,强势向B2C发展,为此,即使发生了2011年的“十月围城”事件,张勇也毫不妥协,强硬的执行“抓大(品牌)放小(卖家)”策略,最终,淘宝商城于2012年1月更名为天猫,成为独立的事业部,张勇出任总裁。

  2013年5月,在张勇的主导下,阿里联合“三通一达一顺”等企业组建了菜鸟物流,期望打造一个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都可以做到24小时送达的物流平台。然并卵,阿里与“三通一达一顺”同床异梦、各怀鬼胎,暗地里都在筹建自己的物流平台。不得已(或者说是早有预谋),阿里先后入股投资星晨急便、百世汇通、全峰快递、圆通速递,为自己留下备胎。

  2013年12月,已是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的张勇又祭出大手笔,阿里28.22亿港元战略投资海尔日日顺物流。要知道,日日顺是深耕于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地、县、镇级区域)的物流地头蛇,在全国拥有9个发运基地、90个物流配送中心、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000家乡镇专卖店、19余万个村级联络站。而且,日日顺既为海尔又为其他家电品牌甚至家具、卫浴等品牌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日日顺不止提供物流配送,而是售卖、配送、安装、售后一条龙服务。

  张勇深谙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从其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明显看出,阿里所谓的电商生态系统,就是让消费者便捷的实现“花少钱,买好货”的愿望,并借此名头打造商业闭环,清剿传统渠道商来获得利润,使得商业模式能够长久发展。而天猫“抓大(品牌)放小(卖家)”的策略就是迈出了第一步——向提供“好货”的知名品牌示好,获得高产品价值的货源。目前,阿里这一意图已经表现得赤果果,不要说小卖家,就是排得上号的三四线品牌在天猫/淘宝上也活得很煎熬,而知名的一二线品牌却比较滋润。

  虽然,马云在许多场合表示不看好京东“自建仓储、自行配送”的模式,也曾反复表示不会直接涉足仓储配送。但是,阿里最近几年却一直干着物流的事情,对此,马云被外界指责“失信”、“食言”。而我,则更相信马云和张勇是在“演双簧”,一个台前放烟雾,一个幕后操刀。

  众所周知,物流是电商的命脉,因为它是降低顾客交易总成本和提升购物便捷性的核心因素。所以,阿里第二步,就是涉足物流。因此说,菜鸟物流是阿里必须要做成的事情,无论花多大代价或背负多少骂名。但是,战略投资日日顺和苏宁,跟菜鸟物流目前的“貌合神离”状态并无多大关联。因为,“三通一达一顺”是小件快递,大件商品配送并无优势,更谈不上提供上门安装服务了。也就是说,在大件商品上,“三通一达一顺”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顾客购物的便捷性。

  张勇曾公开表示,预计未来大家电在整个电商所占的比重,将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35%-40%。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以清剿传统渠道商为最终目标的天猫,岂能放过这块肥肉,而且,还有家具、卫浴、建材等大件商品呢。

  因此,第三步,阿里必须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盲区,将体验、售卖、配送、安装、售后等一条龙服务链无缝对接,才能抢到更多的蛋糕。投资日日顺,打通了三、四、五线城市的服务链条,但一、二线城市呢?

  没错,苏宁是最好的标的。苏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全国有1600多家门店、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个加盟服务商、45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而且绝大多数位于一、二线城市。

  所以说,打通无缝对接的物流链,是阿里打造电商生态系统必须要走的一步棋,唯一不同的是有可能棋子不同,而当这枚棋子是阿里最想要的苏宁时,将对京东等其它电商平台和传统渠道商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京东,谁还要哭泣?

  2012年后,一大批线下实体店涌现关店潮,尤其以服饰专卖店、数码卖场、百货商场为甚。然而,一些砖家和业内人士(如董××)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关门的实体店绝大多数为服饰、数码等可以拎包消费的小体积产品,而对于大家电、家具、卫浴等大体积的产品而言,由于单价高,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增加,再加上物流运输周期长、运费高、不能提供完善的上门安装服务等原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限制,电商的冲击有限,线下专卖店未来依然可期。

  在商业界,有句意味深长的话:老大和老二干架,结果老三挂了。

  而这次,阿里联合苏宁与京东干架,挂了的不会是老三,更不会是京东,而是围观的传统渠道商!

  可以遇见,未来3-5年,家电、家具、卫浴、建材行业将步服饰、数码行业的后尘,再次涌现关店潮。

网站编辑:石少菊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