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饭煲抢了谁的生意?
由前三洋电饭煲事业部开发部长内藤毅主刀结构,众多来自苹果、IBM、美的团队参与设计的小米第一款压力电饭煲近期面世,售价999元。从手机到压力电饭煲,小米硬件“生态链”成功地从消费类电子产品跨越到生活类电器,产品品类也从个人产品到家庭用品。
到底有多少米粉会买单,小米电饭煲到底会抢到谁的份额?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空气净化器的销售规模为375万台,而小米空气净化器公布的销售量就达到100万台,轻松超越飞利浦、美的等国内外大牌的销售量。尽管小米声称瞄准的竞争对手是从日本海淘的象印、虎牌,显然这只是噱头而已。从空气净化器的统计数据以及小米的定价可以看出,小米压力电饭煲真正抢占的仍旧是国内传统品牌的份额。
抢了电商平台的份额。
当小米的平台聚集越来越多的粉丝,又有更多的产品进入小米的生态圈,原本网民需要从天猫、京东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的产品,可以直接在小米平台购买,小米官网无疑成了京东和天猫之外又一重要的电商平台。例如,小米上半年手机销售量为3470万台,其中,小米官网承担了七成的出货量。小米官网还在米粉节创造了单日售出211万台手机纪录。2015年,小米拿到2015年线上手机销售的1/3份额。如果按照如此的规模和份额来推算,小米已经成为重要的网购平台,产品则涉及小米或者米粉们感兴趣的任何产品,而其抢夺的无疑是电商平台的份额。
抢了传统品牌的份额。
小米IH压力电饭煲的宣传口号是“即将发布的年轻人第一台电饭煲”。这无疑与米粉的年龄段非常温和,与那些去日本背电饭煲的消费群不符。
国内某知名小家电品牌的总经理分析认为,虽然购买小米手机的人很多,但他们多是消费能力最差的年轻人或者学生。米粉们一旦进入职场,有了较好的收入之后,肯定不会购买小米手机,其米粉的身份也就此终结。因为小米的低价及设计、配置等都符合年轻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由此,小米在其他品类上的不专业,也将使得其迅速失去那些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例如,电饭煲的专业品牌从研究米种到各地的口感,从加热和内胆等核心技术到外观设计都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在推动,才能保证其产品获得高品质和品牌口碑。小米在产品上的不专业可以从其推出的第一代净水器看出。2015年7月,小米发布的第一代净水器只能放在靠近水龙头的桌面上使用,这对厨房空间较小的家庭并不适用,因此,至今小米都没有公布其净水器的销售量。直到2016年2月,小米才公布了其即将推出也是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厨下式净水器。在净水器产品的布局上的失策,说明其粉丝参与和专业团队设计之间的巨大差距。由此可见,小米涉足的品类越多,其专业度也就会越低,也就会被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所抛弃。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纳入到小米生态圈内,小米就要为它旗下每一款产品的高品质与低价格负责。有效优质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是小米面临的巨大挑战。事实也证明,小米的产品品质问题多次被媒体曝光。如,小米空气净化器过活性炭滤芯的问题。
抢了大数据公司的眼球。
如果小米空气净化器的销售规模真的如其所公布的能够达到100万台,且照样有七成的份额是通过自有平台销售的话,那么,以京东、天猫等八大传统电商平台为数据抓取来源的大数据公司对于品类数据的分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小米的运营模式是首先找到一个自认为规模很大的产品。小米目前涉足的三个生活电器产品,要么是当前最热门,如空气净化器,要么是销售规模非常大的产品,如电饭煲。然后,小米的项目团队对这种产品做研究,找专业OEM 厂商,参与研发,把自己理解以及从粉丝中收集到的用户体验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这其中,互联网2.0的参与感使得每个米粉都成了产品设计师。这个产品就被开发出来后,米粉保证了小米每款产品的初始定量。因为每款产品的单品数量少,小米可以依靠批量获得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本次小米压力电饭煲就是出自东芝电饭煲在中国的代工厂。同时,低价又吸引了更多非小米粉的加入,扩大小米粉丝的群体。有会员的基本批量,批量获得的高性价比产品,依靠性价比再次获取更多的粉丝,小米生态圈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也许在小米的逻辑中,只要米粉们需要,小米的产品线就会无限地扩充到任何品类。但市场的现实是否能真的如小米所愿呢?我想消费者的心智管理才是答案。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