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博物馆 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的传承与融合

2017-10-31 20:52 来源:《现代家电》 作者:李电萍 [ 收藏 ]

大信厨房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300多平米,分为体验馆、专业馆和现代生活馆三个馆区,陈列产品涉及从汉代开始形成的厨房以及厨房用品雏形,包括我国厨房文化的历史演变。

PRFD5439.jpg

博物馆为现代工业启迪灵感

大信厨房文化博物馆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设计。

时间可以追溯到十八年前,1999年,大信步入整体厨房行业。实际上在这一行业走了几年之后,我们深刻感觉到整体厨房必须以设计为驱动,才有希望。在这一节点上,我们接触到国内工业设计的著名学者、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柳先生提出“工业设计是传统再造”的观点深深打动了我们。对于真正做产品的企业来讲,是否可以从历史层面出发?借鉴先辈的经验和精华,再对现代工业进行创新?实际上今天的创新,正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研究历史,则是“纠错”的过程。基于产品设计的考虑,我们试图从古人和历史中找到灵感,寻找原创基因。

IMG_0158.JPG

从设计驱动开始,博物馆开始筹建,并且围绕整体厨房展开物品的搜集。首先,从汉代入手。

汉代是我国文学、艺术、生活等创作积累的顶峰之一,其文化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在搜集文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汉灶”,即汉代的灶台,并且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呈现。于是,我们的研究便锁定了“汉灶”。第二,无论生活方式还是文化,我国民众是以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度的方式进行鲜活和延续,这是值得研究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的厨房中,则是我们有自己所敬畏的神像,即灶王爷,从夏朝至今生生不息延续了四千多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厨房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或者一种图腾。我们搜集了1800多个不同版本的灶神像和灶王经。灶王经在国内已知176本,在大信厨房博物馆就保存了173本。

历史的佐证——汉灶;厨房文化的精神图腾——灶王神像和灶王经组成博物馆的雏形。经过十六年的研究、整理和搜集,从文化自省自觉自信角度,将博物馆的作用上升到探寻中国产品原创设计基因的高度。

TYNT8944.jpg

 

产品设计始终以人为本

从红星奖到红点奖,实际上正是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我们的产品才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认可。而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大信为国家保护了近5000件文物,其中3000多件国家级文物,2015年,博物馆所有文物正式登记进入国家文物库,2017年上半年成为国家级公益性专业厨房博物馆,同时对公众免费开放。

“工业设计是传统的再造”,核心是“再造”,这是需要企业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从农耕文明时代的工业开始,我国就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研究厨房文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厨房文化的发展轨迹由几个阶段组成:从一开始的蛮荒时代使用吊锅,从游牧、采摘到农耕文明,吊锅一直是厨房的主要器具。农耕文明后期开始了种植、收获和储存的精细农耕,并在吊锅下加了三条腿,决定了火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是蒸、煮等烹饪方式的推广。因为这种饮食基因,决定了我国的灶具和国外的灶具有着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外资品牌不断涌入,但应该说有三个领域国外品牌始终没有在中国市场超越国内品牌,即烟机、灶具和整体厨房。自古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是企业真正做研究、做创新的佐证,而且这种佐证一定具有原创基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还发明了烟囱。国外烟囱是直筒型,主要功能是取暖之用,包括国外烟机也是直排式。有了烟囱,火焰的热度可以达到1300度。对于厨房来讲,这代表了两方面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烧制陶器,即乘食物的器具和瓷器;另外,除了蒸、煮之外,还可以实现爆炒。成就了中国“鼎食民族”的美誉。

SSDM3993.jpg

而在遭遇工业革命之后,包括家电产业在内的国内制造业需要“再造”,作为现代企业,对博物馆、对历史、对生活方式、对工业设计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使传统与现代工业、现代产品形成有效链接。

无论厨电还是整体厨房,包括大信目前能够做到的全屋定制,均是对生活方式、用户需求全面的剖析和研究,把握目标群体。

红星奖是我国国内工业设计的最高奖项,以大信获红星奖的产品将关注点聚焦在“老年厨房”,从“家”文化出发,推广“孝道”。其中一个智能板块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独居老人和儿子因为缺乏及时沟通而出意外的真实案例。为了方便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随时了解家中留守父母近况,大信在烟机中嵌入智能芯片,家中父母可以通过遥控器开机使用,一方面,方便腿脚不灵活、行动迟缓的老人操作;另一方面,遥控器和手机相连接,远在他乡的子女手机会接收到相关讯息,便知老人在家中是否一切安好。

另外一款获得国际工业设计最高奖德国红点奖的产品是大信的“秀纳”系列,将国外的“三角工作区”改良成更适合国民“定点工作区”和“移动工作区”的设计,并将厨房的转角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100%充分利用。

这两款产品是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从用户需求出发,即“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再造”的产物。

从打造单品到全屋定制

追求个性的基因未变

供给侧的根本目的是去产能,改善“供大于求”,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先进的、具有高品质的产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将大信定位为平台型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实际上,我们只做核心产品,即全线产品的35%自己生产,其他65%通过ODM的形式合作,涉及烟机、灶具、净水、拉篮、橱柜等三十多个品类。除了有“汉灶”作为现代烟机灶具的参考之外,博物馆有更多相关品类的历史追溯。以净水为例,在搜集汉代厨房文化资料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汉代水井,并且发现在两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将水的用途进行了细分,既有用于消防的“水井”,也有“农用井”和“饮用井”这种认知和手段,意味着净水也可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一定传承,而这种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再发展的思路。于是,关于净水这一品类,我们也较早的进行了引进。

大信始于1999年,当时整体橱柜大家居市场四万亿的规模,但国内尚无超过百亿规模的企业。从整体厨房开始,我们逐步向全屋家电领域积累。三年前,大信上马全屋定制,因为市场已经步入成熟期。

之所以我们认为先进的产品始终有市场,乃至在“供大于求”中也有发展空间,主要源于对先进理念的认知和推动。我们建立厨房博物馆出于工业设计的初衷,直到2005年,大信积累了超过十万套原始的客户厨房装修实际方案大数据。但我们并没有将这十万名用户的资料封存,而是进行情报留底。但仅仅作为“情报”而不激活,则失去了留存的意义。我们从中总结出4235套经典解决方案,并对4235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解、交叉对比、规律寻找,最终生成了大信原始的380个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瞬间还原十万、乃至百万个设计实现方案,同时还可以与信息化形成连接。

在此基础上,2009年大信自己编程一套软件,至今已经进行9次升级。从386个模块上升到2700多个模块,可以实现全屋家居定制的无限制设计实现方案。

可以说,大信走的是一条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发展之路。传统企业讲求的是在流水线上作业,但流水线作业无法做定制。实际上,定制家居的历史要比现代家居的发展更为久远。从农耕文明皇帝的造办处到普通百姓家的手工制造,已经是定制家居的开始。因为定制存在时间、成本不可控等风险和因素,很快被淹没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但实际上,求新、求优的基因并没有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定制再次被提及和热议,现在的全屋定制一定是在各个方面要优于工业化的传统家居。福特先生流水线的发明使整个汽车的工业成本降低了50%,进行市场和客户的回馈。然而,在流水线上是否能做定制?从2005年,我们开始进行摸索和尝试,并最终创建了大信独有的“双分布和双模块化智能制造技术”,这一制造技术带来的结果是综合成本是成品家居的85%,是现代定制产品成本的50%,供货周期也由原来的18~45天做到4天即可出货,出错率控制到0.03%,远远低于国际平均出错率的6~8%,用材料也比国际平均水平提高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94%。

通过对博物馆的历史研究而开发出的现代产品模块,是建立在对生活方式深切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这种组合和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传递给代理商群体,大信目前已经持续不间断进行了429期培训,犹如年轮般向终端传递大信的模块思想,并在培训中不断进行印证和完善。

今年,我们再推出“上帝微笑计划”,同样是源于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调研。现代年轻人在大都市工作打拼,对于“家”非常渴望,也需要“体面”的品质生活,但因为大城市的压力往往将“家”计划搁浅。在大信的“上帝微笑计划”中,100平米的房屋,包括橱柜、厨房电器、以及客厅、餐厅、玄关、主次卧、卫生间等空间,五万元就可以实现定制。在双分布双模块系统基础上,不仅实现技术创新,也实现了产品和系统化的创新,是传统与现代“再造”的再一次升级。

SXRA2061.jpg

网站编辑:白洋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