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巨头才能实现智慧家庭这件事
走向未知宇宙,会是为了什么呢?探寻与求索,其实依旧是为找到一个“家”,更好地生活。
所以,对于人类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管是本能驱使还是主动追求,即便走出地球,安享美好家庭生活总会是最优先事项之一,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所写:仰望星空,终要回望自身。
当前的一个共识是:美好生活的下一站,便是“智慧家庭”的实现。
智慧家庭,就像比尔·盖茨那幢和他自己一样出名的“未来之屋”的升级版,处处体现着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升级”,并不难理解,比如,“未来之屋”使用的48公里长的电缆,现在只需一个WIFI模块就能轻松替代。
构建智慧家庭,包括家电企业、互联网品牌、新兴终端厂商在内的中美科技巨头,是先行者也是占位者,走在了全球前沿。略不同之处在于,Google、Amazon、Apple等互联网品牌、新型终端厂商在美国引领趋势,而在中国,长虹等家电企业则是主力。这样的不同,也带来了目前中美智慧家庭具体实现模式上的差异。整体来看,中国力量已经拿下了“先手”。
GAA的“美式套餐”:入口、中控、平台
智慧家庭的整体构想,前景看好,这还要从外界对于智能家居的高期望值说起:Statista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793亿美元;ABI Research的预测观点则更为乐观,认为到2021年,这个规模会突破千亿美元。从商业的角度,任何能构成关联的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这不足为奇。
美国科技巨头的“灵敏嗅觉”不得不让人佩服。2013年至2014年,互联网“入口论”最流行的年头,作为互联网符号性品牌的Google与Amazon与被认为颠覆式创新代表的Apple已经开始了对物联网的深度布局,直指智能家居,目标智慧家庭。当然,从此时发力,其具体动作也明显带上了“入口论”色彩。
2014年,Google收购智能家居创业公司Nest,继而通过Nest收购网络摄像头公司Dropcam。2016年,推出配有内置扬声器的语音激活设备Google Home,继而推出能进行语音交互的型号。最近,Google正式发布Nest Hub Max,带有摄像头和屏幕,可以作为家中其他智能家庭设备的控制面板。
整体来看,Google自身掌控的是家庭入口和设备的控制中心,而试图通过软件和系统接入更多第三方设备,其是想将自身打造成平台。
Amazon和Apple与Google大致类似:Amazon的智能音箱Echo,也扮演着入口和中控的角色,当接入足够其它终端,其会自然而然走向平台化;至于Apple,直接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从之后的动作来看,Apple一方面在通过HomePod的推出试图补齐入口与中控,另一方面继续加码应用与服务。
综合在美国引领趋势的Google、Amazon、Apple的相关动作来看,入口、中控和平台,是美国科技企业经由智能家居构建智慧家庭的方式。如果用食物作比,他们所呈现地是典型的西餐,就好像前菜、主菜、餐后甜点地位清晰,单独呈现美味,每道菜本身在选材和烹饪手法上都相对简明。
中国品牌的“家宴”:成套解决方案
智慧家庭是一个整体,这需要先从智能家居的层面解决两个已经存在较长时间的问题:
其一,主动可控、互联互通能力的缺失。Google、Amazon、Apple等虽然具有软件平台化的能力,但自己并没有大量可控的硬件产品,缺少智能家居生态中的核心资源,只能通过聚合的方式整合第三方硬件,实现简单的家电控制,在跨品类跨品牌互联互通、软硬件主动服务以及用户需求深度满足等方面,有天然的缺陷,后续需要下大力量弥补。
其二,设备成套、全场景覆盖能力的缺失。已经存在的智能家居产品和相关产品,或停留在具体产品的智能化,或停留在单一场景的智能化,缺少成套化、体系化、全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中国家电品牌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途径就是打造一整套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已经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长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长虹的家电产品早已实现了品质、易用和智能:其AI指挥家Q6K/Q6N系列等人工智能电视产品,在远场语音、声纹识别之外,通过TTS情感化语音交互技术,让人工智能电视变得更有“人情味”;长虹CHiQ空调Q5系列,通过声纹感控技术提供超预期的产品体验,区别送风、精准送风;美菱M鲜生冰箱,通过振动食物中的水分,激活水分子进而实现长效保鲜,让冰箱智能化、变频化走到新交汇点……
更进一步,这些设备成套、成体系,可以覆盖家庭生活的全场景。以AI+IoT技术为核心,通过强大的物联兼容协议,长虹电视可实现与冰箱、空调以及其他智能家居生态链设备互联互通互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运用,长虹打通了“人”、“设备”、“电商”服务及健康管理等,有能力连接更多“内容”,聚合更多服务,每一款设备都是入口,除了已经具备中控能力的电视之外,其它设备也有成为中控的前置,实现智慧家庭的多中心化。
长虹CHiQ Life智慧家庭方案,涵盖电视、冰箱、空调、小家电等全线智能终端产品,并扩展到家庭安防、环境监测等相关传感器设备,以及门锁、猫眼、窗帘等相关家庭智能设备全面物联网化。
另外,在平台化方面,长虹也有实质性进展,从物联网方向,对用户、设备、支付等数十个个已有的或者正在实现的能力进行高度耦合,实现数据运营支撑和物联网应用业务支撑。而将研发、供应链、制造、财务等能力平台化、商品化,长虹也为第三方赋能,丰富自身的生态能力。
如果说GAA实现智慧家庭的路径是“典型的西餐”,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巨头就展现出了“地道中国菜”,不仅单独实现了尚佳的“风味”,也形成了配合,产生了“复合的口感”,构成了完整的“家宴”。这种打造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实现智慧家庭所需要的。
智慧家庭的棋局,中国力量已拿下“先手”
同样是以构建智慧家庭为目标,GAA重点掌握入口、中控、平台等三要素的模式与中国家电企业打造成套解决方案的模式,不能简单的评价孰优孰劣,但目前看来,中国家电企业的策略更具优势。
首先,有全面布局的实力。多终端、多场景、多中心化,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在入口和中控方面,GAA致力于打造强力单品,难以避免的问题是类型单一,且如果该终端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家庭生活的整体体验;而对于长虹等打造成套方案的中国家电巨头而言,家庭环境中的所有终端都可以是入口和中控,不仅体验顺畅、完整,也解决了单入口和中控出现问题影响全局的可能困扰。
其次,有赢得用户的能力。程序员自信“软件改变世界”,如果深入剖析,这个观点有其局限,因为软件无形,需要通过终端硬件与用户建立联系,满足实际需求。如果要实现智慧家庭的体验,则更需要大量成套且能够顺畅联通的终端进行配合。软件服务的差距相对容易弥补,而硬件层面,特比是软硬结合层面的鸿沟却不易弥合。成套方案的更充分的软硬结合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有后发先至的潜力。与GAA重点将应用能力赋予终端不同,中国家电巨头打造整体解决方案,需要融合终端、技术、平台、服务等诸多要素,并最终将自身的完整体系向外界开放互通,最终架构更广泛的生态。在初期,生态的架构需要更长的周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家庭的细节涵盖极广,即便是从入口、中控、平台入手,最终也要向类似的方向接近。那么,在一开始就打下坚实基础的长虹等中国家电巨头,有可能后发先至。
这样来看,如果智慧家庭的实现是一盘棋局,中国家电巨头确实已经拿下了“先手”。
《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尼葛洛庞帝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数字时代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以构建智慧家庭为目标,中美科技巨头都在进行着超预期的尝试,对于这些,用户是乐见其成的。最终的实现,应当会是包括中美科技巨头在内的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可以想见,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巨头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