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健身真有这么难么?智能健身镜的出现或将改变局面
若问当代人最关心什么,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尤其如此。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疫情后,64.6%的国民健康意识得到增强,有52.7%的人运动频率得到提升。具体地,有46%的人学习了居家运动技巧,还有43.8%的人了解了新的运动知识。
虽然大众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运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但这其中,能够坚持运动的人其实仍然是少数。
以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为例,在当前健身房办卡的白领当中,只有12%的人能够坚持每周都去;而除此之外,每月1~2次的人数占比44%,每年不到10次的占比17%,更有27%的人是想起了才会去一次。
人们对于这种“执行不力”也总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例如有网友表示,健身房十点关门,但自己每天下班回家都已经七八点了。收拾完过去,健身房基本就快关门了。除此之外,像下雨,刮风、冬天天冷,各种细小的因素都会成为人们放弃运动原因。
在这种氛围下,“动起来”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的经典flag。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甘心自己的flag被就此推翻。为此,许多人会选择报个私教课来达到监督自己运动的目的。
整体上,通过运动来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基本已经得到现代人的普遍重视,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从全民重视到全民参与却并不容易。所以很多时候,选择一个好的私教,就成为了人们“强迫”自己参与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文:
都“想”动起来,但都“怕”动起来
理论上,请私教的初衷是美好的。
私教不仅能够针对个人情况,制定专业且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还能够在日常训练中,提供实时的监督、指导和交流。
因此,“请私教”成为了健身的标签之一,而私教这个职业也被广为人知。据界面新闻报道,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教练从业人数约为90万。为了拓宽收入,有31.2%的健身教练开始经营副业,其中有27.42%的教练选择个人私教。
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在知乎上,私教的话题往往和智商税、广告推销、混乱关系的话题联系紧密。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私人教练”,得到的内容也通常被出轨、软 ,以及其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占据显著位置。
据GymSquare精炼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显示,健身教练中,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仅占18.7%。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私教的看法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有人认为私教非常值,刚入门的小白需要有人引导你肌肉发力的感觉,缺乏自制力的人需要有人监督,健身遇到瓶颈期的人需要有人帮你突破;另一部分人认为私教定价混乱,缺乏标准,教练资质不足,服务与价格不匹配等,说白了就是一个“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从人们选择健身的出发点来看,其运动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运动带来快感、美感为前提的健身运动人群。这类人群追求的是专业的健身结果,从增肌减脂到全方位的身材管理,以求达到从健身到健美转变。
另一类人群则是健康为第一前提,他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并不是要练出多少肌肉,而是更看重参与其中所带来的体质增强、压力缓解、丰富生活的改变,并最终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由于两类消费者诉求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比如频次、场景、付费意愿、次生消费行为等。相较于追求健美的专业健身人群而言,追求健康生活的普通健身人群显然在私教的重要性、付费意愿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也因此,“私教困境”本质上其实就是需求错位:只是想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市场推动下被动地匹配到了“以运动作为兴趣”的行业供给端——自然而然,很多人就因为“畏难”而被“劝退”,运动健身也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一件苦差事,打上了“需要咬牙克服”、“下决心”、“走出舒适圈”的一件事。
智能健身镜:让更多人动起来
说白了,现在人们的健身能不能抛开私教,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私教”所提供的消费体验没办法量化和稳定——普通消费者没办法背调“私教”的个人经历,不同的健身房拥有不同的选拔策略,健身器材和教练水平也受到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近两年疫情的持续影响,线下实体健身环境拥有了更多不确定性,“私教”成为“雷区”基本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所以为了让消费者们重新爱上“健身”,现在的一个主要思路是解构“私教”、“健身房”提供的消费场景,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量化可控地改造,手环、智能跑鞋、运动手表近几年层出不穷,骨子里基本都是对这个思路的实际应用。
更大的舞台属于智能硬件。以FITURE为代表的智能健身镜为例,作为全新品类,FITURE的思路是“摆脱场馆思维”。
所谓“摆脱场馆思维”,即通过“硬件+内容+服务+AI”的模式,集成健身房场景、私教的课程内容和服务。简单来说,这款产品将过去消费者在“私教服务”过程中许多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时间、空间、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健身训练如何进行,决定权交给了消费者自己。
在FITURE的理念中,内容作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健身学习的对象;AI技术与内容结合,在用户训练过程中进行纠错和提供指导意见;硬件作为基础,将AI、内容与用户通过交互联串联。
在这个理念的构建中,技术与内容成为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反向决定了这家新兴的独角兽公司的人员构成,超过1200人的团队中,技术研发和内容制作的相关人员占比超过半数;并组建了FITURE FORCE“全明星教练”团队,打造了好莱坞影视制作规格的FCF内容工场。在过去一年中,内容团队完成了超过2000节原创课程,涵盖HIIT、有氧舞、瑜伽、搏击训练等在内的14大类,满足了全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
除了通过“硬件+内容+AI”还原健身场景,后端的服务也同样重要。
在目前的健身场景中,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已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服务都停留在硬件辅助、内容服务,用户完成健身后,缺乏营养搭配、饮食健康等维度完整地跟进。为此,FITURE面向会员提供了专属健康管理师的服务,提供从计划推荐、营养方案在内的完整健康管理服务。
有别于传统模式,FITURE重视激励用户间的交流和分享,直观的体现为FITUREHood“沸活圈”。在这个FITURE精心打造的社区中,用户能够通过健康管理师的督促,等级、勋章等一系列的激励体系、互动机制来保持运动打卡,完成和朋友实时连线一起训练,训练数据和全球用户进行PK,也能够通过社区来主动“升阶”——在FITURE的产品里,教练不仅仅是魔镜内容的供给方,也同样以“资深健身达人”的角色,活跃在“沸活圈”和微信社群中,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分享。
作为社区的重要触点,FITURE FEST“沸场”这类现场活动,能够让来自全国的会员、教练及健康管理师们共聚一堂,健康生活方式的交流从线上延续到线下。通过营造有热度有温度,崇尚交流的社区氛围,FITUREHood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励用户的运动热情,确保智能健身镜不会只是一个用户闷头研究用法的“机器”。
通过"硬件+服务+内容+AI"的模式,“健身”场景正在被快速从“健身房”中解绑,普适给每个人。FITURE的会员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目前FITURE拥有上万用户覆盖超300城市,其中不仅包括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甚至不乏西藏林芝、新疆阿勒泰等,月平均打卡14.6次,10月全体用户训练次数超过15万人次,这个数字,比国内规模最大的线下健身房还多。
刚过去的双十一,作为天猫平台的“运动十大宝藏品牌”,FITURE牢牢占据了智能健身镜品类销售额第一的位置。而在京东,FITURE销售额也同比增长500%,成为了平台力推的人气运动健身产品。
魔镜魔镜,定义未来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FITURE火了。它的出现,带动了一大批智能健身镜涌现。
例如,作为国内科技巨头,百度在11月初发布了一款名为“添添”智能健身镜的产品;10月份,智能健身品牌YESOUL野小兽完成了由小米集团领投的亿元以上A轮融资;更早一些的6月,华为完成健身品牌“为鉴”的商标注册,也被指意在布局智能健身镜赛道。
除了科技巨头争相入局,互联网运动企业的嗅觉则更加敏锐。早在今年5月,包括咕咚、动魅科技、乐刻运动、亿健、数智引力等公司的智能健身镜产品也纷纷上线。
显然,智能健身镜的出现在传统健身模式之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健身场景。但同样无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当前智能健身镜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例如,虽然长远计算,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智能健身镜的使用成本最终会远远低于健身房的费用,但一笔数千元的消费,仍然让许多用户需要时间来了解这个新产品,品类教育还远没有结束。
除此,在家庭使用场景中,由于光线、网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智能健身镜AI识别延迟、动作识别不准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厂商内容制作水平的良莠不齐,使部分智能健身镜空有硬件功能,却无法通过自身的课程内容,为用户提供健身训练的专业指导。
当然,这不单是某个品牌的问题,更多的是整个行业所要面临的挑战。为此,许多企业已开始了行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机互动,FITURE首次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到了智能健身领域。同时,FITURE还提出了人体动态识别能力的层级标准,尝试为智能健身行业的交互能力建立通用标准。据了解,该标准分为5个等级,涵盖单一的手势识别,到由智慧大脑驱使的完全自主式交互体验。
正如上文提到的,FITURE在上海打造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FCF内容工场,拥有多个卫视级全流程生产线系统和4K电影级摄录系统的超大录播厅,灯光、收音、布景、音响等设备设施等处于业内顶尖水准,并配置了全套的数字化内容采编制作系统。
技术、软硬件层面提升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课程开发能力的显著提升。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运动健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力量拉练、哑铃、跑步机,覆盖力量塑形、拉伸、太极、冥想、瑜伽、普拉提、有氧舞等。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不同的用户群体所适合的运动类型,需要的教学模式也各有侧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这些传统健身行业里的“边缘人群”而言,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健身课程开发参考的先例并不多,另一方面对于训练的易懂、易用、清晰地强调,也与传统理解的健身群体有很大区别。
FITURE通过对技术、硬件的持续投入,建立了一套名为“CPT”(Content Production Terminal)的批量内容制作终端系统。通过包括课程研发、教练、录制、后期、音乐、技术等多个小组团队的协作,保证画质、动作流程、音乐、AI四要素的耦合,以完成交互式内容的产出。FITURE内容拥有3D悬浮感,视听体验沉浸,具备智能交互的课程,相比传统在线健身视频课程有明显的体验优势。
而随着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的下场,整个智能健身赛道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据《2021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家庭智能健身设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达到32.9%,创下近三年来新高。而另据《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820亿元,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2亿元。
回过头来,智能健身镜作为一个全新的健身场景,其核心价值就在于用智能硬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从专业课程、到社区交互和健康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正如FITURE的品牌愿景那样,用专业的健身内容服务来帮助用户实现 "全维度"健康生活。其本质上都是在打开更广阔需求场景,让所有想要运动的人,能够在自己适合的时间、地点、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运动当中,并最终解决传统健身场景中一直存在的“需求错位”的问题,为真正的全民运动创造条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FITURE这样的企业,也将有望把握住属于自己的FUTURE。
本文转载自虎嗅网,原文作者钱德虎。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