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 表面繁荣下的危机
最近,某国外微晶玻璃企业的中国市场总监问我一个问题,中国市场每年真的有几千万台电磁炉在销售么?如果有,都销售到哪里了?为什么这段时间,电磁炉的老总又开始去微晶玻璃的厂家“蹲点”呢?是啊,2006年,各个企业的电磁炉新品又出来了,望着4000万台的销量,企业都踌躇满志。然而4000万台的销售要靠充足的原材料来保证,微晶玻璃首当其冲。2006年初开始出现的原材料短缺,使得微晶玻璃再次成为电磁炉行业关注的焦点。7月底,记者在湖州岱兴遇到了三位老总,虽然是礼节性的拜访,但是这多少也证实了目前微晶玻璃行业的隐忧。
危机掩盖下的市场繁荣
进入2006夏季,比天气更热的是微晶玻璃的窑炉。是的,各个企业的窑炉都在热火朝天的加班加点地生产,即使这样,仍然无法满足电磁炉企业的需求。各家整机企业的老总亲自到访各个微晶玻璃企业,抓订单的执行情况。然而按照各个微晶玻璃生产企业的产能计算,目前国内7家微晶玻璃企业完全能够满足电磁炉行业的需求,但是为什么2006年微晶玻璃还是出现短缺呢?而且情况比往年更加严重呢?
都是碳酸锂惹的祸
2006年初爆发的碳酸锂短缺,是今年微晶玻璃再次短缺的最主要原因。
据了解,每年国内的碳酸锂的供应量在7万吨左右,价格的涨幅也被国外的生产供应商所控制。目前国内碳酸锂短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市场供应量不足造成的短缺,我们可以称作真正的短缺。这主要是国外的供应商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估计不足,或者是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失真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供应厂家不会按照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正如某国外企业的中国市场总监所疑惑的,中国市场真的能销售那么多的电磁炉么?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二是在总量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竞争者增加,造成每个企业能够得到的原材料数量的减少形成的供应不足,我们把它称为“隐性”短缺。也就是说,实际的需求量与市场的供给之间的数量差不大。但是由于需求方多了,分到每个企业的数量就相应地降低了。于是行业就出现了抢购风潮,微晶玻璃企业的老总纷纷开始直接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而进口商和国外的供应厂家也纷纷借着这个机会,调高产品的价格,这与世界工业原材料主要供应商对中国的策略如出一辙。据了解,2006年初以来,碳酸锂的市场价格就一路上扬,每吨的价格从2004年的3万多元,涨到了2006年1月份4万多元,接着又涨到了2006年5月份的6万多元。在经过6月份的价格相对平稳之后,8月份碳酸锂价格出现了新一轮上涨,目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7万多元。
其次是整机厂家的采购环节滞后。以往正规的电磁炉整机厂家在年初就会与微晶玻璃等主要的配件企业制定年度的采购计划,以期在旺季的时候能够保证市场供应。2005年底到2006年初,国内又有3家企业进入了微晶玻璃行业:生产在桂林,总部在佛山的桂林迪华特种玻璃制品厂;国内浮法玻璃知名企业河北晶牛集团的微晶玻璃项目;对微晶玻璃研究多年,号称有“外资”背景的浙江长兴诺万特克。这三家企业进入市场之后,似乎给整机厂家传递的第一个信息就是,2006年微晶玻璃不会缺货了,大家不用着急采购了。当然这是符合市场的一般规律的。于是整机厂家认为自己采购配件的余地更大了,不用像以往那样到了生产旺季整天为陶瓷面板而紧张了。可是谁也没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了,2006年,由于生产微晶玻璃的主要原材料的短缺,造成市场供应的紧张再次出现。
同时,近年来,小家电厂家的恶性竞争,企业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打预付款给微晶玻璃企业。一旦微晶玻璃供应充足,厂家的资金压力就相应减轻了。于是今年有的企业就降低了对微晶玻璃的重视程度,没有做出采购规划。而发现市场供应紧张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抢购瓷板,并派人驻厂了。在货源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厂家不断地盲目下单,虚报订单,更加剧了微晶玻璃供应的紧张。
还有就是主要企业生产不正常,造成暂时的供应紧张。据了解,进入2006年以来,湖州大享的窑炉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能够正常供货,给很多企业的采购执行造成了压力。湖州大享作为国内微晶玻璃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拥有集熔化、结晶于一体的微晶玻璃生产线,虽然只有一条生产线,但是却是各个大企业优先采购的厂家之一。3月份,大享唯一的生产线停止生产黑板,转而生产白板,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不稳定;眼看旺季到来,大享只能停止白板,继续生产市场需求量更大的黑板,情况仍旧没有得到解决。大享的2005年的供货量在500~600万片之间,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大。据业内人士透露,山东某品牌就是受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由于大享的供货不稳定,而山东这家企业的大部分订单都是来自于大享,所以最近他们的高层和采购人员正在另寻货源。因此,大享在某些方面加剧了2006年微晶玻璃的供货紧张,同时也给了新的竞争者一些机会。
市场压力下的“策略”
在市场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微晶玻璃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一方面是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一方面则来自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危机。从整机企业到微晶玻璃大企业都在关注着危机如何解决,也在探寻解决的途径。
“今年,我们检测的各家企业的微晶玻璃的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抗冲击能力的测试,几乎没有哪个企业的产品可以一次通过测试合格。以前,大厂的A级板基本在80%以上,白板甚至高达95%以上。而今年的检测结果显示,A级板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B级板和C级板充斥着市场。同时各个企业的产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某电磁炉知名企业的采购总监不无担忧地说。这里面的原因可能与原材料的配方有关,更是由企业自己的品牌意识决定的。这位总监强调,如果知名品牌的A级板的采购率都很低,那么那些不知名的杂牌企业所拿到的产品的质量就根本无法保证。这对于我们的行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美的相关人员表示,“大多数企业在给美的供货的时候,都会把A级板给我们,但是今年不一样,我们的退货数量仍然达到了20万片以上,退货率有所提高。无论瓷板如何紧张,我们都不会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甚至断货,微晶玻璃供应急剧紧张的情况下,面板厂家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这对于行业有很大的危害,对企业自身的口碑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一些企业觉得,即使产品的质量下降,但是也一样能够销售出去。到了不紧张的时候,再提升质量也不晚,反正现在的微晶玻璃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有生产出来的微晶玻璃,销路都不成问题。大企业检测不合格,也会有人抢着要。
为了掩盖面板的瑕疵,企业在瓷板的表面上做起了文章,印刷图案是最好的手段。
有人预计,如果到了12月份原材料的紧张得到缓解的时候,产品的质量可能会有所提升。
而在这时,德国肖特为了提高中国市场占有率,推出了60元的“赛丽贝”。据其市场总监介绍,这款产品是肖特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一个战略性产品。既有国外品牌的身份,也有国内产品的价位。希望改变其在中国面板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的局面。某企业开发人员表示,他们的新品正准备使用肖特的这款新品,唯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这款产品在规格上是否会有严格的要求。
还有的整机企业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纷纷采用钢化玻璃刷涂层的做法,这无异于饮鸠止渴,对自己、对行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新企业面临的行业危机
在行业产能进一步过剩的情况下,仍旧有企业进入本就规模不大的市场,其危机不言自明。桂林迪华、河北晶牛集团和诺万特克,在今年进入微晶玻璃行业之后,赶上原材料的上涨,货源的短缺和竞争者出现问题等,很快形成了销售,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投产新的窑炉。微晶玻璃市场真的还充满机会么?这些暂时的繁荣能否掩盖他们面临的危机呢?新企业的危机又在哪里呢?
首先是他们的批量供货能力值得探究。美的电磁炉的某主管坦率地说。微晶玻璃的工艺复杂,是一个非常需要丰富经验的行业,不是简简单单有什么设备就可以把玻璃做好的。有时候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导致整批玻璃的品质出现问题。其实,占销售总量60%以上的前十名的企业的采购结构都是非常稳定的。美的某高层表示,美的采购机制非常完善,是一个系统化的、开放的流程,对产品的品质、企业的资质、生产管理的要求等等都十分明确。所有符合我们要求的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从目前微晶玻璃行业的现状看,大的厂家仍旧有自己的优势,因此美的主要合作伙伴仍旧是几家大的厂家。据了解大企业首先把康尔和大享列为首选,毕竟他们的质量比较稳定。而对于新的企业,我们也会合作,只是额度很小。
尽管有的企业都在宣称打造新的窑炉,但是规模都比较小。
第二是企业的技术危机。目前国内的微晶玻璃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差距是在技术工艺上。一次成型,大板、透明板,是他们亟待攻克的难关。如果单单只为电磁炉企业做零配件,微晶玻璃的质量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微晶玻璃真正的市场在国外,在生产大板。某国外供应商的市场总监也承认,在中国市场,我们与国内的企业是没有可比性的,无论是产品的价格,还是市场反应速度。目前我们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只占企业销售额的5%。但是我们并不担忧中国电磁炉市场份额的丢失,我们最担忧的是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大板,走向国际市场,那时才真正抢了我们的饭碗。
某大品牌的采购主管说,我们考察供应商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看这个企业的主业是什么。如果一个微晶玻璃企业的主业是做其他的产品,微晶玻璃在这个企业处于不重要的地位,不是他安身立业的根本,我们也不会把它列为重点的合作伙伴,更不会把大宗的订单交给他们。如果微晶玻璃不是企业的主业,他们就不会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等投入到这个项目上,怎么会有大的发展呢?正如我在与某新企业的销售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发现他连微晶玻璃的市场规模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他们未来的水平了。
第三是来自上游客户的市场危机。某企业的采购总监对于新企业的看法也是如此,“我们会与新的企业建立初步的关系,并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检测,但是都不理想。例如,我们检测某新的企业的产品时候发现,他们的产品大部分都是B级板和C级板。尽管我们有数量很小的订单给他们,但是大量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等到2007年或者2008年,这些企业的质量稳定的时候,我们可能与他们有大规模合作的时候,电磁炉市场萎缩,微晶玻璃整体市场供大于求也会出现,那时候,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如果一个企业的规模小、经验少的话,很难吸引大的客户。国内最大微晶玻璃企业温州康尔的总经理在谈到客户的时候说,“我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15个主要客户上”。相反,有的企业的客户群有几百家,这明显是违背市场营销的二八法则的。
如果电磁炉市场不出现大改变的话,微晶玻璃仍是电磁炉成本下降的唯一寄托。而从目前情况看,小企业很难实现。只有规模和技术才是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小企业和新的企业目前都不具备。所以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整机企业也会逐步淘汰不规范企业。同时也希望行业内的主要企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严格把控产品的采购关和质量关。
秋天到了,冬天还会远么?
其实,微晶玻璃业内人士早就知道,行业的危机一直暗暗涌动,但是何时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2006年初的降价风潮就是危机的一个信号。2006年初,微晶玻璃全线产品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其主要原因就是产大于销。但是原材料的问题很快掩盖了这个信号,微晶玻璃的价格再次回升。
很明显,有些微晶玻璃企业在夸大自己的生产能力,试图用虚假的数据掩盖行业的危机。如果把微晶玻璃企业自己报出的总量与电磁炉整机厂家的总量对比,就会发现,差距太大了。苏泊尔某主管笑谈,我把微晶玻璃企业2006年的计划总量加起来,已经超过了8000万了。然而在加大产量的同时,微晶玻璃企业也在思考下一步路该怎么走。美的某位高层也认为,微晶玻璃厂家现在不是考虑如何打造新的窑炉,如果是聪明人,应该考虑如何把炉子卖出去了!
因为电磁炉行业的不规范以及主动权掌握在微晶玻璃行业手里,所以给了某些企业一线希望,也让个别企业有了一些暂时的市场成就,但是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随着行业的不断洗牌,电磁炉行业标准的出台,对于微晶玻璃行业的规范就是某些企业的冬天。
希望微晶玻璃企业未雨绸缪,为自身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计,早作打算。
(责编 朱冬梅)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