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企业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中国IT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历程
中国IT渠道发展的历史是折射中国IT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伴随IT产业的兴衰,渠道一路前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IT业刚开始产生渠道的概念到今天,中国IT企业营销渠道已经走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7),走出混沌时期。这一阶段渠道典型的特征是:由自发的简单贸易模式开始,IT业出现渠道层级,众多的渠道层次竞争混乱。90年代中后期渠道公司加强自身管理运作,寻求核心竞争力。IT渠道“遍地黄金”的时代宣告结束。“搬箱子”一词的出现,是渠道公司对原有业务模式的一种自嘲,也是IT渠道注重健康发展的标志。线性渠道模式,即“厂商-分销-代理”的结构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分销或者代理、零售的渠道公司越来越多,这种市场细分标志着IT渠道开始走向发展期。
这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87年,联想代理AST 的PC与HP绘图仪;1994年,国产品牌长城电脑建立PC渠道体系。
第二阶段(1998-1999),打造框架时期。这一阶段渠道典型的特征是:互联网的兴起,让渠道感觉了生存的压力、DELL的兴起更是把“渠道扁平”这一理念推向高潮。外部模式的固化和清晰,使得渠道商开始打造业务框架,这是对竞争逐步加剧的市场的积极反应。这一阶段,渠道层级划分明显,结构开始越来越清晰。在Dell的影响下,厂商们开始压缩渠道层次,甚至直接设立直销店,渠道扁平成为潮流。IT产品的微利使得大家对销售渠道的各项成本斤斤计较起来,在这个时期,二级渠道或者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渠道最受供应商的青睐,纷纷接到了橄榄枝,控制末端渠道成为一种流行。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事件:1998年3月,COMPAQ出台渠道政策,规定只有分销商可以直接提货;1998年10月,英迈进入中国,专业分销商出现;1999年7月,DELL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直销。
第三阶段(2000-2001),细化管理时期。这一阶段渠道典型的特征是:在渠道架构搭建完毕之后,中国IT渠道公司开始注重精细化管理。在2年左右的时间中,英迈中国进入分销市场三甲。这种迅速成长,与英迈对外宣传的电子化渠道、供应链管理等新理论相对照,整个IT渠道认识到管理是发展的动力。渠道细化管理、电子化渠道、资本运作等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内容成为渠道的重要发展战略。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事件:2000年2月,HP宣布启用专为渠道伙伴量身定制的电子商务桥梁--惠普商桥;2000年10月,思科通过“鸿鹄计划”大举招募二级代理商取得初步成果;2001年4月,和光正式开始对“BSP”业务积极探索和努力;2001年6月,神州数码正式从联想集团分拆出来,实现在香港联交所单独上市。
第四阶段(2002-现在),渠道整合时期。这一阶段渠道典型的特征是:在渠道先行者解决资金的瓶颈迅速发展的时候,整体渠道对于资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恶劣的市场环境,又让其不断审视自身,通过转型与业务重组,来塑造核心价值,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企业开始对原有的营销渠道进行整合,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
这个阶段代表性的事件:2002年4月,英迈Intel、IBM及Cisco在渠道中推广网络解决方案、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连锁商进军以PC、MP3等为主的IT产品销售;2004年神州数码与东芝笔记本分手;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
IT企业营销渠道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IT企业营销渠道多年以来不停的在变革,但是在变革的过程中,也遗留下许多的问题。目前IT营销渠道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原有的渠道模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市场的变化是迅即的,而企业的渠道模式却不能随之而改变。神州数码,这家国内目前最大的综合产品分销商,在2004年也是风波不断。与之合作了9年,在整体营收中占据重要份额的东芝笔记本正式宣布,停止与该公司独家总代的合作模式。这个动作给业内带来的震撼,并非只是改变产品流向这样简单。
二、渠道扁平化存在很大的误区
渠道的扁平化似乎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当企业真正开始偏平化的时候却发现——要扁不容易。联想电脑在2004年初明确喊出直销,使国内目前最大的渠道分销体系面临坍塌危机。虽然后来及时修正了某些过激行为,但国内最大PC分销体系的变化还是给渠道业内投下了阴影。 扁平化肯定是渠道发展的趋势,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扁”、“扁”到什么程度是适宜的、最有效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三、渠道整合难以实施
面对市场的变化,不少的IT企业喊出了“渠道整合”的口号。国内渠道系统整体运作的基本规律已经延用多年,操作手段、激励方法、实施流程已经跌入“老旧疲态”的循环之中。IT企业也想通过渠道整合、创新来改变目前不利的状态,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大家期望的那么简单。联想从IBM那里买来了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渠道,如何与自己的国内的渠道相整合,相信对联想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四、客户对渠道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产品同质化、信息的日益透明和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客户在购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IT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寻求更合理的价格,寻求更低难度和更低风险的交易方式,寻求更丰富的品类及一站式购买,寻求更加可靠的购买伙伴,要求更完善和周到的服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原来围绕厂商、产品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革,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型渠道正在兴起。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无论是知名厂商还是各区域有实力的渠道,都在调整自身的策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衡量渠道价值的标准。
五、IT产品对传统的渠道提出了挑战
随着IT企业对研发的越来越重视,其产品的开发能力也越来越强,其结果就是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例如,AT&T公司新电话的开发时间从过去2年缩短为1年;惠普公司新打印机的开发时间从过去的4.5年缩短为22个月,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与此相应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革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产品在市场上的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这要求企业的渠道体系能够很快的将产品送达客户,为客户所接受,并尽量协助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这对传统的营销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厂商矛盾在加剧
渠道管理对每一个IT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一方面,中间商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赚取产品的价差,而希望企业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经销商培训、产品定制等。这对企业的渠道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很多服务都需要渠道的帮助或其亲自完成。而另一方面,渠道冲突、窜货、信用风险等管理问题时刻考验着企业的渠道管理。不能否认的是,2004年是渠道系统信用水平最为低下的一年。事实上,中怡阳光、佳企天创等一批中盘商的大面积倒下,并不是表象上的恶意诈骗那般简单。 如何加强对中间商的管理,也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七、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渠道系统的影响极为深远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中国进入WTO之后日益迈进国际市场,都使得全球化不仅仅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影响着企业,而且也对企业的营销渠道产生重大的营销。对进入中国的跨国IT企业以及走出去了的中国IT企业而言,全球化意味着:企业需求的全球化,需求信息是来自全球的。为了在竞争的全球化过程中站稳脚跟,企业满足需求全球化的形式被迫向供应全球化方向发展,从而企业的组织形式从多国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化,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全球化、风俗不同产生的需求个性化。需求个性化、竞争全球化、供给全球化的过程直接推动企业营销全球化,要求企业的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优化状态。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IT企业营销渠道体系必须从全球高度进行重新设计,以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在全球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IT企业渠道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中国的IT企业是伴随着渠道的发展不断壮大起来的,而企业的成长也反过来不断刺激着渠道的扩展与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萌芽最初的渠道概念,到90年代中期渠道获得超常规发展,以至今日渠道日益走向成熟,渠道在变幻无常的IT市场中,沿着螺旋上升的轨迹升华繁衍。80%以上的IT产品仍是通过渠道流向最终用户。事实上,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渠道对IT厂商来讲,依然是最有效的争夺市场的手段。IT渠道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嬗变、发展,而今正以更精彩的笔墨书写新的历史。
一、渠道模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利润的稀薄让厂商和渠道不得不抛弃多级的渠道模式,扁平化的渠道模式成为众望所归。但以往“一刀切”的扁平化政策,简单缩短渠道层次,反而使渠道的效率降低,给厂商、渠道都带来负面影响。真正的扁平化是“扁掉”渠道中没有价值的环节,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质量。其实,IT渠道模式从总代理制到区域代理制,再到城市代理制,也体现了扁平化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区域逐渐细化,渠道层次渐短,但是厂商面对的渠道商也在逐渐增多,渠道的管理成本也随之加大。厂商的渠道管理能力面临更多的挑战。
扁平化仍将引领渠道模式的变革,但扁平化并不是最终目的,提升渠道的整体竞争能力才是厂商渠道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以用户为中心规划渠道
渠道模式正在由线性模式向非线性模式过渡。原因是厂商需要以最容易的方式靠近用户。过去分销商掌管厂商产品流动的全部,厂商尽管可以“高枕”,但却并不一定能够“无忧”。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状态下,掌握最终用户的需求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厂商开始亲自出马“敲定”用户,掌控市场,并以此确定与渠道的合作方式,由此形成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非线性的渠道模式。
三、对二级渠道的争夺愈演愈烈
随着扁平化进程的推进,厂商争夺渠道的层次逐渐从分销商层面转向二级渠道。二级渠道受到空前的重视,各类支持二级渠道的渠道计划纷纷出台。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厂商加强对二级渠道的管理和控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了解市场信息,降低渠道运行成本,从而有效推进产品的市场流通速度。区域渠道仍将成为厂商争夺的重点渠道,二级渠道在得到厂商更加有力的培训、激励等支持政策后,正成为渠道中的生力军。分销商可能仅仅扮演物流及资金流的角色,压力倍增。
四、强化品牌渠道
品牌渠道是指厂商对渠道有严格的控制,从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渠道体系。在品牌渠道的影响下,一个代理商往往被归类为“某某厂商的代理”。厂商的渠道计划中,培训和认证愈发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厂商正在强化自身的品牌渠道, 核心就是要把资源投放到更加“忠心耿耿”的渠道身上。而渠道商在获得有效资源后,也会对厂商更加专一,加强厂商产品销售,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强化品牌渠道的趋势下,厂商不求量,但求质。
五、渠道的融合和整合
渠道的融合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用户需求的改变、技术的融合使得渠道间的产品相互渗透,主要表现是IT的分销商介入手机的销售,家电渠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IT以及数码产品等等。其二指集成和分销渠道的融合。分销商要走增值之路,集成商也开始涉足或加大分销业务。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IT产品已经出现向高端产品与大众消费品两极分化的趋势,从而也促使渠道日益分化,而在大众消费品渠道一端,IT零售渠道,如电子市场、专卖店等正在与传统的零售渠道,如家电大卖场、商场IT卖场等相互整合,进而将形成与商用渠道对应的、完整的消费类零售渠道。
(责编 朱禹韬)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