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控制终端零售价格

2011-06-29 14:08 来源:《现代家电》 作者:本刊作者[ 收藏 ]

  混乱的终端零售价格,使厂家、经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危害很大。那么,终端零售价格混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打击中间商的销售积极性

  终端零售价格混乱直接导致中间商(包括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无法得到保证,使他们销售产品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毕竟中间商销售产品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产品的价差。

  如果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稳定,自然通路价格也就稳定,就能给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商三方面带来合理稳定的利润,保证营销链中所有成员的经营利益。而长期稳定的利润会使经销商全力主推这个产品,零售商也会积极进货,并投入更多的资源推广这个产品。

  2. 使消费者失去信心

  如果产品在零售终端保持价格的稳定,消费者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若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混乱,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总会设法寻找价格最低的零售网点,这样反而减少了产品的销售机会。另外,终端零售价格不统一,特别是价格悬殊过大,会使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怀疑,担心该产品是否有假货,进而对产品失去消费的信心。

  3. 厂家是最终的受害者

  终端零售价格的混乱影响了厂商关系,导致厂家在渠道领域口碑很差,经销商会认为该企业价格管控能力很差,难以赚取稳定的利润,从而拒绝经销该企业产品。

  如果终端零售价格混乱,乱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经销商和零售商就有可能转向经营其他获利高的产品,使苦苦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逐渐萎缩甚至全线崩溃,最终导致产品被迫退出市场,厂家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一管 首先要管好通路价格

  通路价格的变动最终会波及到终端零售价格的变动上,要控制好终端零售价格,就要对产品流通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首先要对通路价格进行管控,保证通路价格不乱。只有通路价格在厂家可控范围内,才能谈得上维持终端零售价格的稳定。没有通路价格的稳定就没有终端零售价格的稳定,一旦通路价格混乱,那么控制终端零售价格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通路价格的稳定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通路价格混乱的常见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1. 返利政策与乱价

  返利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激励经销商的作用,而一旦运用不当,其结果往往恰得其反,返利反而成为引发经销商短期行为的诱发剂。对于厂家来说,应该科学地制定返利政策,充分发挥返利的正面激励作用,同时尽量抑制返利的负面影响。

  (1)返利政策的常见误区

  一些厂家为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对经销商实行销量返利的政策,即根据经销商不同的销售量给予不同比例的返利,销量越大,返利比例越高。比如完成100万销售任务,则返利2%;而完成150万销售任务,则返利3%。

  当经销商无法完成过高的销售任务时,经销商为了增加销量,以获得高额的返利,必然会不择手段冲量,如进行跨区蹿货或低价倾销,往往经销商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完成了高销售任务,却也导致了产品通路价格混乱。

  有的厂家将其年度销量压力转嫁给经销商,盲目给经销商施加压力,要求达到某一销量才能获得返利。一旦销售任务完不成,经销商就可能得不到多少返利,甚至亏本,这样也容易导致经销商的短期行为,危及通路价格体系的稳定。

  (2)应对之策

  ① 多用过程返利,少用销量返利

  厂家对经销商的激励,既要重视销量激励,又要重视过程激励。厂家在返利政策的制定上,不能以销量作为唯一的返利标准,而应根据过程管理的需要综合制定返利标准。

  厂家在返利政策的制定上,要多用过程返利,少用销量返利,通过过程返利来加强对经销商的过程管理。厂家可以针对营销过程的各项细节设立种种奖励,奖励范围可以包括:铺货率、售点生动化、全品项进货、安全库存、不跨区销售、专销(不销竞品)、积极配送和守约付款等等。

  过程返利可以提高经销商的利润,从而扩大销售,还可以防止经销商的不规范运作,进而培育出一个稳健的市场,保证厂家和经销商的长期获利。

  ② 市场阶段不同,返利的侧重点应不同

  用返利来激励经销商,厂家首先要弄清楚现阶段激励经销商要达到的具体市场目标是什么,只有市场目标清楚,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根据市场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返利方案,才能通过返利奖励得到厂家真正想要达到的激励目的。

  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厂家的市场目标是不同的,所以不同阶段返利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如此才能做到激励目标与厂家市场目标的统一。

  ③ 使返利成为管理经销商的工具

  返利不仅是奖励手段,还可成为管理工具。返利既要起到激励经销商的目的,又要起到管理和控制经销商的作用。

  因为返利奖励不是当场兑现而是滞后兑现的,也就是说,经销商的部分利润是扣在厂家手上的,如此厂家就掌握了主动权,对经销商就有了更多的控制。如果厂家返利操作得好,就可以使返利成为管控经销商的有力工具。

  2. 价格政策与乱价

  (1)价格政策的常见误区

  ① 经销商的价差利润空间过大

  一些厂家为了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或者为了和竞争对手争夺经销商,往往给经销商很大的价差利润空间,过高的价差利润往往是难以持久的,反而容易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价差利润空间过大,经销商会产生让一点利没有关系的想法,而有这种想法的经销商不止一个。经销商为了争夺零售商,都竞相降价,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以牺牲该产品的利润来增加整体利润。这样一来,经销商销售价格越走越低,中间价差越来越小,不仅把过高的价差利润跌去了,而且还会继续向下跌,这就导致一个高利润的产品跌为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产品。

  ② 不同区域市场的价格政策不一致

  不少厂家在制定价格政策时,因考虑到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购买力的差异、竞争程度的差异,以及厂家运输和促销费用的差异,在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了不同的价格政策。而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之间只要存在一定的价差时(价差超过产品运费),蹿货就容易发生。

  如果这种价格政策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对市场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有些经销商甚至营销人员就利用这种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将产品从低价格地区倒货至高价格地区销售。

  也有些厂家在开发新市场时,往往给予新市场一些特惠的价格政策。但一旦管理不好,这些区域的经销商就会四处蹿货,扰乱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③ 不同经销商的价格政策不一致

  有些厂家给予不同经销商的价格政策也不同,销量越大的经销商享受的价格政策就越优惠,如此就给这些经销商提供了蹿货的条件。

  也有的厂家执行价格政策不严肃,存在“特权价”和“后门价”,凭着与厂家高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经销商就可以拿到不同的产品价格,如此也容易引发蹿货,从而造成市场乱价。

  (2)应对之策

  厂家要防止通路价格混乱,就既要抓源头,又要抓过程。抓源头就是指厂家要制定完善的价格政策,价格政策没有漏洞,不留下隐患;抓过程就是指厂家要对分销过程中各环节的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产品在分销过程中各环节的价格不乱。

  ① 价格政策要考虑整个级差价格体系。

  厂家对价格的管理和控制不能仅停留在一级经销商层面,还要对整个价格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

  厂家必须设计好通路各环节的级差价格体系,厂家的价格政策不仅要考虑出厂价,而且还要考虑产品从出厂一直到消费者整个通路各环节的价格,处理好出厂价、一批价、二批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关系,确保销售通路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成员都能获得合理的利润。每一级别的利润设置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容易引发降价竞争,过低调动不了中间商的积极性。

  ② 地区价格的差异不应造成价格体系的混乱。

  厂家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政策有时是必要的,但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不足以对价格体系造成混乱。

  ③ 实行全国统一报价制,由厂家补贴运费。

  有的厂家为了防止因地区价格的差异导致价格混乱,就实行全国统一报价制,即全国统一的经销商提货价,距离远的由厂家补贴运费。

  ④ 签订合同时就要明确规定稳定价格的条款。

  为了保证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价格不乱,厂家在和经销商签订合同时就要明确规定稳定价格的条款,在合同中注明级差价格体系,对各级价格进行规定和限制,并制定违反价格政策的处理办法。对于不履行价格政策的经销商,要及时严格地执行处罚。

  有的厂家还从经销商所交的预付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保证金,如发现乱价行为则予以扣除。

  ⑤ 供货价就是经销商的出货价。

  如果厂家既想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一点,又要保持价格的稳定,那么怎么办呢?有一种做法就是,厂家给经销商的供货价就是经销商的出货价,经销商平进平出,中间没有价差,经销商的利润完全来自于厂家返利。实力较强的厂家与经销商合作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要注意返利的周期要短,一般要月返或季返,经销商的经营利润要较高,而且产品要畅销。

  案例:经销商的利润完全取决于厂家返利

  某电热水器企业采取的价格政策是这样的:厂家卖给一级经销商的价格,也就是一级经销商卖给下级分销商的价格,一级经销商原则上是没有价差利润的,然后分销商以稍高于进价的价格卖给零售商。

  对于严格按厂家价格政策销售产品的一级经销商,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厂家按其销售数量的多少,给予较高金额的返利。而对于不按厂家价格政策销售产品的一级经销商,则扣发部分返利,甚至不给返利,甚至取消其经销权。

  也就是说,一级经销商不是靠差价赚钱,而是靠厂家的返利赚钱。因为厂家供货价就是经销商的出货价,如果一级经销商违反了厂家的价格政策,低价出货,厂家不予返利,这就意味着,一级经销商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要自己承担降价部分的亏损,所以谁也不敢乱价。

  这样就使得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保持稳定,防止了竞相蹿货、杀价等价格混乱现象,同时也保证了经销商的利润,提高了其经营积极性。

  3. 通路促销与乱价

  (1)通路促销常见误区

  有些厂家频繁使用进货奖励等通路促销,甚至以此来压销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对于经销商来说,其经销网络和零售客户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其终端消化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终端消化不了经销商的大量库存,经销商就会把价格降下来销售或到处蹿货。也就相当于在“进水口”猛压,而“出水口”消化不了,经销商低价抛售或向外蹿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① 促销资源变成降价资源

  为了促进销售,厂家常开展一些阶段性、区域性的通路促销活动,如向经销商提供一些费用补贴;或采用进货附赠的方式,以赠品、促销品为诱饵,刺激经销商进货。通路促销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销商的进货积极性,同时经销商为了把多进的货销出去,也会积极推荐该产品。

  但是,如果通路促销力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时,经销商为取得更大销量,往往将厂家提供的促销支持和一些费用补贴变成价差补贴,经销商提前透支奖励,将取得的促销资源变成降价资源,形成阶段性价差或区域性价差。当厂家对促销推广、市场价格控制不力时,这一价差就会成为经销商降价销售的根源。

  案例:某燃气灶被通路促销“扼杀”

  某燃气灶企业制订了针对经销商的通路促销策略:经销商在限定的时间内,该燃气灶的销量达到要求的数量,奖予一部轿车。

  对经销商的促销政策一出台,各地经销商几乎全部将轿车款折扣在产品的渠道价格中,该燃气灶品牌渠道价格出现了巨大变化,自然该燃气灶的零售价格也同步降下来。

  降价容易涨价难,该燃气灶的终端零售价格已经完全被卖穿,当促销活动一结束,经销商就纷纷退出该燃气灶的销售,这就是不当的通路促销政策带来的苦果。

  ② 通路促销导致库存过大而乱价

  通路促销刺激了经销商的进货意愿,加大了其进货量,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但如果过度促销,经销商大量囤货,表面上厂家的销量短期内增长很快,而实际上产品只是停留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并没有被最终的消费者购买。这不过是一种“寅食卯粮”的销量透支行为,无非是将产品从厂家仓库提前转移到经销商仓库罢了。

  如果终端消化不了经销商多进的货,而形成大量库存,库存过大带来资金压力,经销商就会把价格降下来刺激销售。所以,向经销商压销量,容易造成降价销售和乱价。

  (2)应对之策

  ① 通路促销不能过于频繁,力度不能过大。

  通路促销力度过大,最易导致经销商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促销力度过大,不但厂家利润损失较大,而且容易引起经销商过多进货,最后因库存过多而抛售,导致价格混乱。

  ② 通路促销要与消费者促销相配合。

  通路促销时,厂家一方面要通过把握促销力度和时间,来控制中间商的库存,另一方面要与消费者促销相配合,来帮助中间商消化产品。这样,中间商多进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尽快购买而使其库存及时消化掉。

  ③ 促销政策要形成一个闭环。

  要形成闭环就不能有漏洞,促销政策只有形成闭环,才不会产生短期行为和负面效果。比如,在制定激励经销商促销政策的同时,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和奖惩措施,如此才能形成闭环。否则,没有考核、没有制约的激励就是对短期行为的激励,只会走向反面。

  二管 假货对终端零售价格的冲击

  1. 假货对终端零售价格的冲击

  假货成本很低,经销商或零售商从制假者手中以远低于正品供货价的价格进货,经销商或零售商有了低价的货源,就可以低价销售给下级中间商或消费者。对中间商来说,经营假货有更高的利润空间,自然就有销售假货的动力。

  零售商为了加快假货的销售,往往降低终端零售价格销售。不知真假的消费者,以为产品降了价,真货价格相对假货而言要高些,消费者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然真货就卖不动,销售也就大受影响。

  2. 如何防止假货冲击价格体系

  (1)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

  利用厂家当地的业务员监督市场,做市场秩序的监督者,防止假货的出现。同时,在销售渠道上采取措施,控制销售通道,与经销商、零售商订立合同,规定经销商有协助调查市场上假冒产品情况的义务,从渠道上堵住假货。

  对销售系统中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要设立一套监督体系,如发现有售假行为,即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不敢为了发一时假货的横财而丢掉长期稳定的经营利润。

  (2)对打假有功的消费者和中间商给予奖励。

  设立打假奖励基金,按年度考核,评选出打假先进业务员、经销商和消费者,激发全员的打假热情。如某厂家把打假查获的产品折价,从中提取15%,对协助厂家打假的经销商进行奖励,并把打假列为考核各级销售经理业绩考核指标之一,也鼓励和支持消费者提供假货信息。

  案例:举报假冒“漫步者”有奖励

  为保障“漫步者”音响的质量,厂家设立品质保证基金,消费者既可举报假冒“漫步者”的行为,也可监督正宗“漫步者”的质量,凡举报、监督属实者,一律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

  (3)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来打击假货。

  假货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经销商和零售商想获取高利润,除了对其进行重拳打击外,更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营销管理的力度,使经销商和零售商经营真货有合理稳定的利润,没必要去售假。

  (4)从产品的防伪手段上规避假冒产品。

  厂家可以从产品的防伪手段上规避假冒产品,防伪手段还有电话数码查询防伪系统、开通800电话,以及变码防伪等。

  (5)积极主动教育消费者。

  与其把钱花在打假防伪上,不如花在对消费者教育上更为合算。使他们不仅对品牌有亲和感,还有信赖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还应突出如何帮助消费者识别自己品牌的特殊防伪技术方法,自己区别于他人的防伪技术也可以形成卖点。如果自己花了白花花的银子投入防伪,而消费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明白其中奥妙,形成不了信赖感,忠诚度建不起来,岂不太冤枉了。

  三管 对零售商的价格进行管理

  1. 价格管理要延伸到终端。

  厂家为了更好地控制终端零售价格,就要管理好包括经销商、二批商直到零售商的全部通路成员,管理得越细,对终端售点的价格控制力也就越强。

  厂家价格管理最好一直管理到终端售点。与零售商签订协议,要求零售商打入保证金,规定不得低于指定价格销售,如经查有自行降价行为,按协议给予罚款。另外,也要从正面激励零售商遵守价格管理,可以对零售商推出价格执行奖。

  用协议来制约、控制零售商的销售行为,通过赠送产品、年终赠送红包或者返利等其他方式来促进销售,这样零售商就不至于随便将价格降下来。因为降价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从而保持终端零售价格的稳定。

  案例:实行三方协议管理零售商

  某小家电企业实行三方协议管理零售商。三方协议是厂家、经销商和零售商共同签订协议,不仅规范了经销商的出货价,而且规范了零售商的进货渠道和终端零售价格,经销商还必须对下线零售商的价格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三方协议管理终端网点,直接规范产品销售通路和零售价格,从而实现整个销售网络的精细化管理。

  2. 做好终端价格监察。

  在制定了完善的价格政策以后,厂家还要严格监控价格体系,并及时处理零售商的乱价行为。厂家要派业务员进行巡视和监督,及时掌握价格状况,对于违反价格政策的零售商要坚决给予惩罚,如罚款、货源减量、停止供货、扣留返利甚至取消其经销权等。

  厂家业务员在每次终端拜访过程中,都要注意产品售价的变动情况,如果遇到反常的价格变动,要及时追查原因。

  3. 防止因产品滞销导致降价销售。

  要对产品在终端售点的销售情况进行跟踪,如果有滞销现象,厂家马上采用促销手段帮其出货,或者给其换货,把不好销的品种换为好销的品种。出现滞销现象,如果放任自流,零售商为了把库存的产品尽快销售完,往往会直接降价销售,这样会使整个终端零售价格降下来。

  另外,为了防止产品滞销,有些强势企业采取适当控制产品流量的方法,以防止产品在终端滞销而引发降价。

  案例:商务通坚持不盲目扩大产量

  商务通旺销的日子里总会出现货源紧张的时候,但公司却始终坚持不盲目扩大产量。商务通每一个月的销售都会出现货源紧张的日子,最多时会有10天断货。但是他们没有盲目增加产量,而是让市场保持饥饿感。因为公司担心一旦产品出现积压,哪怕是短暂的积压,也会促使销售经销商甩货以加速资金周转。那样,产品价格的堤坝可能会被一下子冲垮。

网站编辑:白洋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