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转型 解决企业人工成本压力

2012-02-24 15:00 来源:《现代家电》 作者:丁元刚[ 收藏 ]

  企业人工缺口愈演愈烈

  某空调厂家至2012年已经建厂30个年头,2011年销售超过300亿元,但据该企业的丁总称,2011年也是人员缺失受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不然,销售规模远不止300亿元。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订单发出和送货,缺工导致订单比原计划的任务量要减少了将近10%,造成有单子缓发的现象,客户的订单需求有时候甚至延缓一个月,对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样,某热水器厂家原本是一家外销型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后转型国内市场并参与了家电下乡,市场销售形势不错,原本想在国内市场“避避风头”。但2011年,经济大环境的趋缓之风又影响了国内市场。作为公司的副总,董总在这家热水器公司已经工作5个年头,在电话中董总向记者感慨,2011年,是他们感觉压力最大的一年,这压力现在不在仅仅局限于终端、市场、资金,更多的来自于近几年愈演愈烈的 “用工荒”。

  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家电制造的聚焦地,时至今日,制造企业用工的待遇标准,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

  以往,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宁波、广东地区自然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但是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很多劳动力在本地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细算一笔账,随着物价的上涨,生活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扣除生活交通等组成的城市生活的成本费用,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工资待遇差距越来越小,差额不过几百元,很多普通的务工人员在外漂泊难以找到归属感,购房安家有时更等同于痴人说梦。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1992年深圳市最低工资是245元,也就是说,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深圳一年能够赚到2940元。与当时国内农民不到800元人均年收入相比,足足多出了3倍不止。而到2010年时,深圳最低工资为涨到1100元,2010年,我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为6000元,二者是两倍之差。换算下来,可以说外出务工的收入与1992年相比少了一倍还多。

  而工资的涨幅速度追上了物价上涨吗?外出务工人员得到的收入对比农村现今的收入,能够找到当年的心满意足的感受吗?答案是否定的,而面对企业制定的扩张产能的来年规划,对人员的需求量将近一步增大,但在务工人员的回归潮中无疑给企业用工难造成更大的缺口,导致很多企业在做来年规划时不得不深思熟虑,招工难、留工难,成为老总们在规划书上迟迟不肯落笔签字的原因之一。

  人工成本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

  在人工待遇优势相对下降的同时,企业的用工成本又在不断上升,对于有些在低人工成本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电企业而言,随着国家一系列保障劳作人员权益的规定出台,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福利待遇的改进以及保险政策的完善,使企业不得不增加相应的投入,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大难题。

  词条中对人工成本是这样定义的:人工成本亦称“劳动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投入劳动力要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是企业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企业核算人工成本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员工的工资总额、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员工的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核算方式为: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同期人数

  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总成本×100%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10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企业2011年人工成本几乎翻了一番还不止。在宁波郊县,普通工人2000元以上的月薪已不低,但董总所在的热水器企业仍然存在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窘境,招工难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公司的顺畅运转。 而这种趋势在2012年还将会继续。如何来优化企业的用工成本,创造更好的用工效益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核算,不仅有益于企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的核心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为成本就定了业务的流程、决定了未来参与市场的竞争策略,可以说企业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丁总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其对人工成本的认知“2012年,我们将人工成本的控制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尽管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我们的工作人员提供尽可能优越的待遇。当然在业界,我们实行的军事化管理其严格程度也是出名的。我们认为,人工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

  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又应该如何控制人工成本?而在控制的同时留住人才为我所用,更好的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让其发挥最大价值呢?不同的企业出台了不同做法。

网站编辑:赵志伟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