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2C电商仓储管理
作为无店铺销售的一种,B2C平台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速度,而仓储,则是供应链中最重要,最可控的环节。
一、统仓VS分仓,地区仓VS平行仓
统仓,就是所有订单统一从一个仓库发货。相对,分仓指多个仓库同时发货。分仓,又分为地区仓与平行仓两种;业界除亚马逊之外,几乎都是地区仓。比如上海仓发江浙沪的订单,北方仓则发东三省的包裹。而平行仓,就是哪个仓有订单所包含的货物,订单就从哪里发,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拆单多仓发货,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订单处理,人工干预少,对操作人员要求低;缺点是系统复杂度高,不是谁都能干。
对于日订单少于2000单或订单地域分布密集的B2C而言,统仓是唯一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单个仓库如果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固定费用(房租物业,普工工资,管理成本,水电网络费用,固定资产摊销等)摊销到每个订单,尤其在前三年,出仓成本大大高于业内6~9元的正常区间。
完全解构B2C电商仓储运作与常识不同,分仓最大的好处并非是平均运费的下降,尽管这是绝大多数B2C企业仓储决策的主要依据,更是大大缩短了运输公里数,并间接降低了3PL(第三方物流)的包裹换手率,因此货损和到货时间双双下降,对于初创期无法自建物流必须依赖3PL的B2C而言,这不失为一个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国内3PL的服务质量普遍较低的情况下。
需要强调的是,分仓的系统远比统仓要复杂的多,需要提前储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并在数据库底层结构方面预先考虑。
二、仓库平面布局
电子商务仓储的功能重在“通过”而非“储藏”,理论上说,货物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入库量应与出库量基本持平,快进快出。基于此,仓库的功能分区如下:
卸货/出库月台:就是仓库闸口外侧的一个上沿与车辆箱部下沿基本平行的水泥台子,便于人员、转运车直接进出车辆卸货。但对于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的B2C而言,有无月台并无大碍。在3000单以下,卸货和出库月台合用一个即可。当然,如果B2C的库存周期是10天以下甚至更短,这账可就要另算了(业界一般控制在21天以下)。
收货区:QC(品质控制)和收货人员的工作区域,一般紧挨着闸口;供应商携带PO(询盘单)单到此投单,等待QC与数量盘点,并取回盖章的PO单作为收货凭证。
暂存区:完成入库流程的商品,贴上对应标贴,等待上架时的临时放置区(是否待QC,是否待包装)
存储区:根据商品特征和QC建议,在不同的储位上架。普通库分为货架区与置地区,小件商品一般上货架,而大件商品或者出库量大和频繁的商品,一般直接落在托盘上,减少不必要的搬运。恒温库放置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的商品,特别是化妆品。贵重品库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作业区:存储区完成抓货转运后出库检核,配发票,打包,贴运单的地方。
出库区:与物流公司核对数量,扫描,签字交接的地方,同样紧邻闸口。
三、下PO单&事前管理
在仓储实务中,由于供应商的素质与配合度差异很大,入库是可控度最低,最容易出错的上游环节;所以,采购下PO单与入库事前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常常会看到如下的问题:
1,不按规定时间入库或一次入库量太大,一拥而上堵塞月台;
2,用快递送货,一旦出现二次包装或外包破损引发短少或货损,无法分清责任方,只能拒收;
3,运输包装不符合要求,或无销售包装(商品裸露),造成途中货损或无法正常上架(易造成货损)。
考虑到QC一般只做外观QC,而且无法100%覆盖,制定严格的入库标准,充分事前管理入库的商品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后续产生的各种纠纷。
四、QC&入库
在充分事前管理的前提下,QC和入库就会变的相对简单,只需要严格遵守“PO单”和“QC指示书”的要求即可。有人之所以觉得入库环节问题多,其实大都是事前管理没做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入库商品没有使用条型码,贴自有条码将会变成一项浩大的工作量。要知道,条码可是每件商品都要贴的。一般大的B2C,要么打印好标贴,把这个工作量转移给供应商,要么就迫使供应商采用条型码。
五、存储管理
完成QC与入库后,根据商品特征上架。除了前文所述的三库两区,一般还要遵守先进先出,下重上轻的基本原则;置地区并板的,要先取出旧货,放入新货后再整理。需要批次管理的商品,如保质期较短的食品,生鲜,化妆品或者因采购价格波动大,需要按批次核算而非动态加权计算成本价的,还要为不同的批次设置不同的库位。
为入库商品设置好库位录入系统后,该环节就完成了。
六、拣货,分拣,打包
与常识和想象不同,出库环节中最影响效率的,并非分拣打包,而是拣货。
拣货,就是系统按照某种逻辑,把N个订单包含的SKU(库存量单位)汇总到一张拣货单(亦称抓货单)上,由出库组统一从指定库位上取出,避免为每个订单都跑趟库区,提升出库效率。对面积较大,三库两区距离较远的仓库,拣货单还要按照不同储藏区打出相关联的多张,交由不同的商品管理员拣货。
分拣,就是把拣货单上所列之商品,按照分拣单的明细配货,配发票,贴面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环,出库条码检核,最后才是必要的填充,内包装和打包。
需要强调的是,WMS(仓库管理系统)的扣减实物库存,也是发生在出库检核的环节。较为高级的WMS,还允许消费者在出库检核之前,都可以取消或者修改订单。
七、出库
从严格意义上说,出库包括几个环节:
称重,录入系统
小型B2C公司,在出仓的时候一般采取人工称重,录入系统。大型B2C公司,在做样品QC时,就会记录商品的毛重/体积,系统自动计算包裹的重量。无论是系统还是人工,该项数字将成为与配送公司对账的基础。
指派配送公司
根据配送区域,是否需要代收货款等情况将不同的订单指派给不同的配送公司。这项工作一般很难完全用系统来做。原因很简单,中国的3PL,外地的网点往往都是外包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不断提升配送质量,需要不断改变指派。这些网点每年都有变化,每年就得改两次系统,还不如人工指派。
一般来说,北方用宅急送,江浙沪用申通或圆通,县级市以下用EMS,华南当然最好用顺丰,不过对于日订单少于1000单的B2C而言,其实不太可能选择两家以上的配送公司:每天少于500单,一般3PL的总部是不提供服务的。
与配送公司清点数量,签字交接
配送公司清点箱数,签字交接;系统需要通过接口将配送信息传递给该配送公司。
配送公司提供快递单号,B2C录入自己的系统
一般的B2C,最多在用户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快递单号。而拥有自建物流团队的B2C,则在后台为消费者提供订单的详细状态,包括打包,出库,到某个中转站,某个配送站等,用户体验确实很好。
八、盘点
盘点分为日常盘点和月度盘点两种。日常盘点随机抽出部分SKU,要求每天进行,是一种防损的主要手段。月度盘点,则更多是为了核准库存,提供库存余额等财务数据。两种盘点的共同目的是确保WMS系统库存与实物库存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则需认真分析,及时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让B2C的非仓储部门,特别是采购与客服的同事轮流参加月度盘点,是非常好的提升主人翁意识的团队活动。
九、退换货(RMA)
正常的出入库流程只需严格按照操作SOP标准操作规范和各类指示单,做好现场管理,避免人为差错,内部可控性就很高; RMA(退货验收)则要复杂很多:
每单RMA的操作一般都由客服发起,仓储财务执行,然后客服反馈给消费者,环节多,流程长,内部可控性差,弄不好就要扯皮。消费者的配合度参差不齐,退回来的商品状态不一,有的完全没有标识,无法和RMA单对应上,基本上是逐单在处理,效率极低。
相当比例的退换货单还会涉及快递到付(多半没有发票),参与促销活动的订单部分退款计算,都需要与财务单票确认沟通执行。我们看到很多B2C用全场抵用券来抵扣消费者预付的运费,其实对消费者是不太公平的,特别是涉及质量问题的时候。涉及仓库发错货的交换出库和补发货,流程较长,很容易引起消费者不满。
退回的商品需要收货,完好的还要移库(从RMA库移回正库),部分损坏的还有可能涉及拆解成不同的SKU上架销售,可退回供应商的还要联系采购做RPO单打包运回(这里退货价又成了一个新问题))。相关的账务处理也会很繁琐。
除了上述常规的RMA,实务中,还会出现一种新的虚拟RMA需求即“中间状态的异常订单处理“,就是订单已经确认,发现缺货或其他不能发货的情况(对于大部分B2C而言,一开始都没法实现全实库;而虚库,缺货是必然;无论消费者提出更换SKU,忽略缺货SKU其他照发还是愿意等,都需要改单,这种操作更麻烦,需要系统做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对应管理人员的授权,表现在前端,消费者就感觉体验很差。
十、系统
B2C仓储的高效运作,除了严格的现场管理,更多依赖于通过系统固化的流程即所有的分解操作是完全一致的,具备极高的人员可替代性。理论上说,因为商品种类,出仓速度,管理要求的不同,每家B2C的仓储系统都应该是自己迭代开发,不断升级的。但国内的B2C仓储,相对日本等世界领先的国家,至少落后20年以上。
仓储系统,一般由三套系统组成:ERP,WMS,DPS
ERP记录仓储运作的宏观数据,WMS控制每个操作流程的节点数据(高级的还要统计每个员工的工作量)。DPS负责按照设定的逻辑自动分拣并运输至闸口,大大减少了手工和机械搬运动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打个比方,老师罚学生抄书10遍,ERP只会记录完成了几遍,至于是一次性写完10遍,还是先写5遍,出去玩一小时,回来再写5遍,ERP是分辨不出来的;而WMS则会详细记录下每遍抄写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实际抄写人员的ID。
笔者所知,在上海的B2C企业中,有像样WMS系统的不过寥寥几家,使用DPS的就只有东方CJ。其实,对于B2C仓储而言,WMS几乎是必须的,哪怕没有ERP,也要先上WMS,不然很快你就会发现,缺货,货损会非常严重。
除了系统本身,仓储系统与前台系统的接口,特别是相关的“防呆机制”极其重要。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逻辑漏洞,但其中商品实付金额,货到付款,付款状态的计算与判断,不容得丝毫差错。以换货类的订单为例,订单修改往往涉及相关优惠活动逻辑,账户余额,卡券,积分,礼品卡等相关账户,一旦更换商品,实付金额需要重新计算,涉及十来张数据表,非常容易出错,一般还需要管理人员的处理授权。而如果没有相应的锁定与解锁机制(特别是各类工单和指示单),包裹一发出去,就无法挽回了。
十一、人员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与B2C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强调的沟通,尊重,创新不同,仓储部门更接近制造业车间的管理方式,需要准军事化管理,注重层级与权威,收入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当月变现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为何WMS需要记录工作量的原因)。从用人原则上说,一个运作良好的仓储中心,一般自有员工:劳务工的比例是1:3,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基本上是自有员工,其他都是劳务工。仓库工作单一,负荷重,人员素质低,很容易发生等严重影响运转效率的事故。如果都是自有员工,管理难度高。而使用劳务工,则可以“赛马不相马”,从中提拔优异者充实自有团队。
最后细化到组织结构,有基本的几个组:
事前管理组,规模较小的B2C可以并到入库组去;
QC&入库组,规模较大的B2C需要将QC与入库拆分开,避免道德风险;
商品管理组,负责上架,抓货,移库,盘点;
出库组,负责分拣,打包,指派,交接;
退货组,负责退换货事务;
行政总务组,负责人事,财务,采购,清洁,保安等事务性工作。
当然,日订单几百个的小型B2C无需如此复杂,5个核心员工+劳务工若干即可。在人员招聘方面,最好找经历过从0到几千个订单的零单仓储人员(日单2000个以上的基本上就是固定资产投入与系统升级的事情了,与工作经验基本无关了),这种经历对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的降低,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责编 石少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