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互联网 改变企业文化是转身第一步
曾经的互联网1.0时代,我们坐在办公室使用PC平台的QQ做信息交流,而今的2.0时代,我们则在移动端使用微信。这种从PC端到移动端转化看似自然,实际上是新技术革命的巨变。手机出现不过寥寥二十年,而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特别是目前的智能机已整合了购物、银行支付、打车等十几项重要功能,和传统商业业态结合密切深入到人们生活中。
时代变化涌现新技术新领域,我们需要站在商业最前端看待整个新的商业模式所带来传统行业的巨变。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从70后80后到00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有本质区别,这些区别带来消费行为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形成社会思维。做企业一定要看到这点,捕捉到不同点。
商业模式变化的最初都是媒介先变化,即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
原来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平面的,几十家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大同小异的报道,几百万受众阅读的信息出自一处。而今的微博、微信,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发布者,受众看到的是不同的、多方面、立体的信息汇集。
媒介的转变正是每个人的转变。体现了平等、互动、个性、创新。
社会变化令企业随之变化,想适应互联网存在,首先要从认识企业文化这一点开始。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BtoC金字塔式文化,刚性的,从上到下的;而CtoB是矩阵式文化,平等的、点对点的交流,信息可以向上传递。
BtoC的管理文化中:领导者是完美无缺的,高高在上,勤谨严肃,一本正经。
而CtoB则是柔性的:领导者与员工并无分明的等级关系,众人皆平等,可直呼名讳,氛围轻松。
如同阿里巴巴的淘宝和苏宁的云商,看似悠闲CtoB互联网公司与BtoC式的传统公司在时间管控上同样有效,员工的投入付出不分伯仲。
原来传统制造企业的方式是:
产品+国外先进技术=优秀产品→媒体宣传→经销商→卖场促销员→教育消费者
消费者被动的接受产品卖点和新功能。
而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反向的:
消费者的需求→供应链+新技术=消费者需要的好产品
消费者在环节中是主动的将其对产品的需求和定义,向上传递给供应链。
所以对企业如何转身,我们要从社会文化现象及消费者思想变化找到根源。
互联网经济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社区经济,其中楷模典范当属小米。小米善于营销创新的商业模式正是互联网思维实践于制造业的产物。
传统制造业信息收集的流程:前端促销员→经理→片区总管→市场总监→研发部门,这种单线方式导致信息的回馈片面而闭塞。
而小米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对其所传递出来的缺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反馈至设计研发中心,就此改进生产出下一代更好的产品。这种互动等同于有几千万消费者在帮助小米做产品,形成对产品立体丰富的定义。
新互联网经济一定要发觉消费需求,立足于解决需求,一切商业机会的本质都是满足需求,当消费需求被回应被满足,企业即可赢得消费者认同。
在实践中除了先找到需求点,更要结合本企业的核心优势资源。
我的企业有什么优势?我的消费人群有什么需求?这两点结合后我们能做什么?就有了落地的方案。
相关课程:
第一课
第三课
新商业模式对传统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 对手可能在你背后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