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云网(AVC)刘闯:信息消费时代 智能化个人移动终端发展趋势
10月15日,大咖们在流媒体网主办的“产业互联,+法论道”的分论坛“智慧家 智能生活”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智能生活尽快到来。
会上,北京奥维云网(AVC)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闯发表了题为《信息消费时代 智能化个人移动终端发展趋势》的演讲,以下为演讲速记摘要。
刘闯:
谢谢杨老师介绍,谢谢大会组委会给我安排这个机会。我接到大会的邀请是做智能可穿戴的介绍:智能可穿戴是“信息消费时代,智能化个人移动终端发展趋势”。一智能化个人使用终端现状的使用分析;二是着眼未来智能个人终端的发展及变化趋势。
首先,回顾一下智能化个人终端市场的发展。智能化的个人终端,最早是在1975年的时候开始出现,最初的一个定位叫做智能化个人终端的功能时代,以哪些产品为代表呢?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早期的传呼机、带有计算器功能的手表,这种随时移动的、可以随身随带的,和人体紧密连接的功能化设备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7年开始,叫做功能机时代,智能化个人终端功能转为互联时代,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诺基亚设备,设备可以联网,可以获取信息。
现在是第三个阶段,智能化个人终端的物联时代,主要是以手机为主,通过手机,无论是通过蓝牙还是WIFI,和外部进行互联,包括和家庭的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的。
总结来看,目前手机还是整个智能化个人终端的最主要的设备。回顾一下中国手机的发展,时间轴放的远一些,从2011年开始,智能手机在中国发展进入一个快车道,到2015年为止,中国国内卖的手机接近5亿台,不包含一部分比如说海淘的,或者是水货(非正规渠道的手机),预计到2018年,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将达到6亿台,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进入2015年之后,整个智能手机的发展增速在明显的放缓。
从整个智能手机发展阶段来看,整个渠道也在产生一些变化,最初的实体渠道卖手机,运营商去捆绑、绑定来卖手机,现在更多的是线上的渠道卖手机,包括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是线上卖的。讲到现在为止,应该是三分天下的情况。
把从今年1月到8月份,大概是到Q3为止的手机的功能性的销量结构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高度的同质化。从屏幕尺寸来看,大家选择的基本上是4.7寸、5.5寸、5寸,其他的手机占的比较小。分辨率是两个,1920X1080和1280X720。摄像头非常的集中,800万和1300万。也就是说从2011年发展高速,到现在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分强并举的,而且功能与尺寸上高度同质化的阶段。
由此可见,一、手机已经成为人的延伸,很多人不带手机感觉很困扰,不舒服,手机从自然范围上进行了大的延伸。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手机产业链高度的集中性,有想法和概念就可以做手机,使得手机行业门槛降低。最坏的是竞争下来优胜劣汰加强。
我们认为手机作为智能化个人终端,将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最后剩下来的才是生者。
为什么可穿戴和手机有什么关系?第一个是大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和手机配合起来用,二者之间,可穿戴设备是手机的延伸,是手机的补充,或者说可穿戴设备未来可以取代手机。第一个观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爆发增长的智能终端。看一下驱动力,在资本层面的进入。从2013年到现在,所有我们列出来的比较大型的资本市场,关注可穿戴设备,从规模来看,2014年到2015年是翻倍的增长,而且这个图我们做的时候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到2018年,预计智能可穿戴的规模将达到1亿5000万,这个是保守的,而且是非常保守的估计。2015年、2016年之后,还伴随着30% 左右的高增长量,回顾手机个位数,4%、5%,增长的速度非常的缓慢,但是智能可穿戴还有非常高速的增长。应收规模也是保持非常高速增长的势头。
从今年1到8月份智能可穿戴设备品牌销量分布来看,市场前11个品牌,基本上都集中在国内的品牌上,小米去年发布了手环之后,因为价格比较优惠,整个市场出的也是最凶的,包括华为,这个是从销量来看。如果从销售额的层面来看,包括三星、Fitbit、Jawbone,还有苹果,非常明显,国内卖的很多终端设备都是从价格相对比较优惠的角度出现的。销售额方面、盈利方面和外国品牌相比还是有压力的。
价格段分两个,一个是智能手环,还有一个是智能手表。整个市场上一半的手环都是150元以下的,相对来说价格是非常低廉的。从手表来看,国内的手表基本上是300到600期间,是比较大的,17%左右,手表功能的还有6%。外资品牌主要是以苹果手表为主,三千以上,苹果的手表在国内卖的销量不多,8月份以后明显的增长。
1月到8月份,从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结构可以看到一些内容,第一个是从销额占比来看,虽然智能手环卖的很多,但是贡献最多的是智能手表,未来有时间功能的,可拓展的,也就是智能手表的销量越来越多,接近80%都是手环,都是前期发布早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销量并不多。从待机时长来看,超过6天以上的,主要是集中在低功耗的手环上,占了61%左右的份额,6天以下的待机占34%的份额。
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做了消费者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所有的受访消费者中,大概3000样本量,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将来和认可度,还有未来购买欲望,有65%认为非常期待,认为一般兴趣点的是24%,不清楚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想过的,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从消费端来看还是看好这一类产品的。
从现在已经购买过的消费者来看,已经购买过,或者是正在使用的消费者中,83%是男性,17%是女性。从使用这类产品的男女中,再看年龄结构,大概是20到40岁之间的占了绝对的份额,大概85%左右,这个是从当前的消费者来看。从开发的基础,和手机偏好的使用开发来看,和手机基本上一致,74%都是首先匹配安卓系统,还有26%是适配iOS系统,当然现在很多设备双系统是都支持的。
从消费者对智能可穿戴的期望和实体呈现来看也是有重合和差距的,首先几乎所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第一主打的都是运动和监测,依靠运动、监测,然后拓展成健康管理,也就是一些消耗卡路里的提示和运动量的提示,还有其他的短信、微信等信息的推送,比较少的是有GPS定位,这个主要是推送主打老年人和儿童功能的,可以看到位置。还有部分是可以用手机拍照的功能。其实从广大消费者认可度,或者是需求度来看,健康管理是第一位的,是否可以进行运动监测反而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大家首先关注的是健康。从现在已经使用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一个吐槽,就是只能告诉你锻炼够不够,并不会告诉你多了会怎么样,不够会怎么样,这一点或许可以做一些关注。从定位来看,还有身份识别功能的,身份识别,要和消费者解释很多,什么叫做身份识别,也就是说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代表了某一个人,通过这个设备可以识别出本人来,或者是识别出自然人的身份来,这种是身份的识别。还有移动支付,很多人在讲,这个设备可不可以去刷卡,可不可以坐公交、地铁去刷卡,这个是支付功能大家比较期望的。
接下来是一个比较悲观的数字,虽然说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关注度比较高,卖的也比较好,但实际上流失率还是非常高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接近46%的人是不到一个月内就放弃了,刚买的时候比较新鲜,天天戴着,不到一个月就不戴了。只戴一个月左右的接近20%,在两个月内放弃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占70%左右。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家不戴了的第一个原因是功能比较简单,把产品体验后,新鲜劲过了就不用了;第二个是续航能力,号称是一周以上的,实际上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电量耗费完了,充电比较麻烦;第三个是手机绑定,大家基本上会通过蓝牙和手机绑定,这样会出现失网,回来之后再重新绑定,这种现象比较多;还有信息获取,大家在这些设备上看推送的信息相对不方便。综合来看,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对消费者来讲,是非必备需求,不像手机一样,并没有造成说我们能够用了再用这种重复的消费、使用习惯。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智能可穿戴设备前景还是非常好。第二个,智能可穿戴设备都有一个分杈,未来的发展,首先它是科技化产品,这种科技化产品一定是基于人文的科技化,而不是基于技术上的,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功能上的,莫名其妙的高大上的;还有是时尚的,为什么讲是时尚的?因为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的奢侈品品牌也在关注这种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两种分析,第一种是我认可这个设备,认为它对我有帮助;第二种是认为是奢侈品,是一种装饰,发展成为人文或者是时尚,这个需要要去检验;第三个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到底是否可以替代手机,拿苹果的产品来讲,配置是512M内存,加上8G的闪存,这种硬件配置完全适应最早的功能机和智能手机,计算上完全可以适应智能手机的计算和功能的需求,可能差的主要是待机层面的一些差距,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未来是否可以替代手机,这个是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智能化是个人终端的发展和变化。首先,大家都在讨论大数据技术,未来的智能可穿戴的第一点是从IT转向BT,也就是说从卖硬件转化到卖服务,这个大家已经看得很多了,包括各家创业型的公司和大家转型过程中,都是从这一点考虑,硬件到服务的转化。这个过程中,三网融合也好,包括现在整个3G、4G加速的普及,网速越来越快,这个会出现一个双向两化集大成,第一个是物联网的移动化,第二个是移动设备的物联网化。大家拿手机也好,拿蓝牙耳机也好,或者是其他的设备,数码相机现在拍完之后,直接就可以把内容转到手机上,这个是移动设备,但是移动设备的物联网化程度会更高。
除此之外,要关注一下现在实际上在市场上已经发售的设备,包括将来会出现哪些设备。首先智能耳机来看,蓝牙耳机很早就发布了,把它暂且归纳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里面,所以智能耳机是相对比较多的。现在集中发布的是手表和手环,接下来是谷歌最早推出的眼镜,包括头戴的显示器、VR虚拟现实显示器,都是可以直接作用人体、可以直接动的。包括现在网上看到的智能戒指,可以识别出人体的移动,包括位移的位置的变化,还有针对运动来看,普通消费者最常用的运动还是跑步,应该讲把这种动作识别的设备放到跑鞋里面,即智能跑鞋。还有的是陆续发出的,也是在准备的,智能外套,智能袜子,智能鞋垫,智能腰带,智能臂带、智能项链等。所有人体可以覆盖的部分都可以智能化的。在家庭家居中,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伦理的,这个是围绕整个智能可穿戴的前景。
这个图浑身穿着铠甲,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的东西,却可以处理事情。
智能可穿戴虽然前景很好,但是目前存在的情况,智能可穿戴设备当前是一种独立封闭的,也就是说我的一个品牌发出一款硬件,在这个品牌有自己的APP,买了不同的设备,手机就要安装不同的APP去对某一款设备实行不同的绑定和分析处理,严重碎片化。系统的发展,一定是包括系统平台和应用开发,因为目前来看,为什么智能手机推广这么快,因为安卓是开放式的,不同厂家可以依托一个相同的系统来做手机,众多的软件商和服务商,可以依托相同的系统去开发自己的内容,未来的发展,后来的API一定是会开放的,开放API,做硬件的只做硬件,会吸引更多的应用商、服务商来针对不同硬件、不同的API来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程序
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将来一定是生态链的建设,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发展,这些是未来对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最大的几个要因。
智能化个人终端的三步走,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现在在做的快速进行用户积累,特别是讲当前中国,时尚、价格低廉的硬件,在加速销售给消费者手中,这个阶段比较快速,但只有专属的APP和后台服务,导致了应用服务的碎片化,这一步也会阻碍智能可穿戴设备下一步市场的良性发展。第二个是数据与生态,采集不同消费者的习惯和信息之后,这样会形成大数据支撑下的个性化的服务,这个过程中也会有API的几种开放,和正常竞争下的,包括硬件、服务商的优胜劣汰,这种碎片化的消亡过程会相对比较缓慢,两三年内基本上是以各打各的为主。未来我们认为一定是以在线服务为主,因为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比较快的快车道,下一个十年是什么,大家认为下一个十年是全民在线时代,或者是叫做全球在线时代,因为现在的3G、4G,很成熟,手机可以随身携带,智能可穿戴设备每天24小时携带,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和后台的云连接起来,这样就是全员在线时代,是下一个十年。这个时候自然人扩展升级为什么?升级为在线人,人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展。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是在线的基石,前期是靠硬件,后期肯定要靠服务。
最终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会把价值链重塑,这个图是2003年到2022年,整个的消费的改变都可以看到,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移动语音的收入在迅速的降低,包括现在大家谈的降低收费,确实在降低。靠硬件的,包括手机的、平板的,上面蓝色的部分,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价格比较低,这块没有做的业务太大。增长的第一个是移动数据流量的收入,第二个是OTT的收入,到2020年的时候,基本上2/3上都是指数据流量收入,整个价值链被打散重组,这种结构进行了变革。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