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开锁方式越多风险越大
8月11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智能门锁比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测试的28个品牌38把智能门锁中,每款门锁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安全风险。智能门锁IC卡解锁、指纹解锁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超过六成的智能门锁IC卡钥匙可以被破解复制,超过八成可用制作的假指纹解锁。
这样“全军覆没”式的结果其实已经不稀奇。今年5月,中消协也曾发布了一份29款智能门锁的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在29款样品中,48.3%的样品密码开启安全存在风险,50%的样品指纹识别开启安全存在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挑选智能门锁呢?
不少智能门锁用假指纹也能解锁
这次智能门锁比较试验涉及28个品牌的38把样品,共进行了六项测试,购买价格从790元到3700元不等。结果显示,38款智能门锁或多或少都有安全性风险,其中超过一半样品存在三项或以上的风险,有8款智能锁甚至存在四项以上风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罗刚介绍称,京津冀消协智能门锁比较试验,委托中国家电研究院进行测试。针对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项目,主要包括电磁兼容实验、环境实验、IC卡解锁实验、指纹解锁实验、密码逻辑安全性和电路非正常试验。经过测试,所有样品都存在一项以上的安全风险。
检测出的问题中,指纹识别的问题最为严重,有的品牌的门锁声称有“活体指纹解锁”技术,检测的不仅是指纹,而是手指内的“流动血液”,有的号称可以防止假指纹克隆,但从实际检测结果看,结果并不乐观。罗刚说:“部分样品宣传自己的指纹解锁技术时,强调活体生物指纹解锁技术,防止假指纹、防止克隆指纹等所谓的活体指纹技术,经过测试,我们发现这些样品使用假指纹进行实验时都可以被解锁。这与销售网页宣传的检测活体指纹不符,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2000多家智能锁企业良莠不齐
近年来,智能锁行业发展迅猛。短短两三年,智能锁企业已经扩张到2000多家,销量也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的行业乱象。此次被检测产品不合格率之高、缺陷之多,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
究其原因,首先是行业门槛太低。做照明的、做小家电的、做互联网的,甚至一些街边小作坊,一窝蜂掺和进来。说起来只是一把锁,但与传统锁具完全不同,涉及电子、通讯、材料、机械加工、网络安全、生物识别等20多个学科和领域。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智能锁的生产条件,照猫画虎,产品质量怎么会有保障?
其次,不少企业对产品安装和售后服务没有足够的重视。智能锁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安装。而且,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要求很高。电视出问题,可以一两天不看。可门锁出了问题,要么关不上,要么进不来,消费者怎么生活?但很多企业把重点放到宣传和销售上,有意无意忽略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售后。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智能锁的监管始终没有到位。此次京津冀测试之前,严格的抽查次数少,权威的调查结果也不多。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消协曾经约谈过智能门锁企业,时隔四个月,检测结果依旧触目惊心,看来行业整改效果甚微。
中消协提醒: 开锁方式越多风险越大
那么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鉴别智能锁是否靠谱?智能锁业内人士董先生表示,消费者要鉴别安全可靠的门锁的确有困难,但产品是否有权威机构的认证,是鉴定锁具是否靠谱的第一步:“产品有没有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相关认证证明,比如说我们锁具是要通过公安部出具这个权威的检测报告的,经过科学的验证的。那么很多厂家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指标,大家可以参考。”
京津冀三地消协建议消费者选购带有半导体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产品,安全性高于光电式指纹门锁,同时建议厂家适度宣传,不要过度宣传活体指纹;要选择具有虚位密码的智能门锁产品,使用过程中设置多位密码。
此外,中消协也发出提醒:建议消费者挑选智能门锁时,不要刻意追求更多的开锁方式。一般来说,开锁方式越多,潜在风险越大。此外,建议消费者选用具备应急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至少将一把应急开锁钥匙保留在除家以外的安全地点,同时通过钥匙形状来判断应急锁锁芯种类,单排弹子的锁芯安全系数较低,不建议消费者选用。
目前,国内智能门锁的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但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中消协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智能门锁的产品标准,用于指导企业生产,督促企业提质升级,规范市场秩序。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