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音导流看直播的底层逻辑
目前,经常刷抖音的有两大类主要用户。一类是通过经常性的刷抖音,寻找商机。另一类是消遣时间,继而同时产生消费行为。
与此同时,通过数据统计,还有一类人不刷抖音。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金领族群,年薪大约在30~100万元之间。一是认为刷抖音浪费时间,二是作为金领打工一族,没有时间刷抖音。
抖音的主要用户群集中在“小镇青年”一族,即三四线城市,有钱有闲有房无贷,工作和生活节奏慢,可以释放大量的时间发抖音和刷抖音。在抖音日活6亿的数据中,小镇青年贡献最多。
抖音视频的逻辑,是内容-匹配推送-升级流量推送。具体而言,一条视频投放在抖音平台,最开始抖音会给予这条视频200~500的初始流量。与线下门店做对比,以发传单方式为例,要想将传单发送给200人,需要一定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在抖音,覆盖200、且是精准人群,只需要7秒钟。然后平台根据用户对内容的反馈,再决定是否需要加流推送。
即使是初始流量,抖音也会根据后台数据算法,一方面进行精准推送;另一方面同时进行视频内容是否加推的测试。相对而言,抖音的流量推送相对公平,一切以内容识别为出发点,通过后台智能系统的统计,决定推送给哪个用户更为匹配,很少人工干预。标题、文案、视频,包括1秒60帧的画面进行分析,是否有宠物、是否在做饭、是否有美食画面、包括音频和音乐进行细致算法之后,找到对此有兴趣的人群,也就是初始的200人流量进行推送。
第一波初始流量推送之后,抖音同样会进行8个维度的分析,包括点赞、关注、评论、收藏、转发、时长、是否复播等,对该条内容视频做出评估,如果评估正向,各项数据良好,再推送到1000流量池。之后再进行评估,效果好再推送到5000流量池,一级一级升上去,最好的结果是爆款视频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一般不会随便推流量给视频内容,一条引不起用户兴趣的视频,会影响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一定是经过内容识别,系统检测之后,才会推给与该条视频内容匹配度最高的用户。
同样,直播也是同一逻辑。
直播对内容审核有全方位和高精准度的逻辑。通过语言、画面、主播年龄段、货品价位段等维度进行数据采集,给予直播间每小时50人的初始流量。再根据评论、点赞、分享、添加小黄车及成交决定是否加投客流。
抖音直播相当于为实体门店发传单和引客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抖音的内容底层逻辑来说,粉丝量不等于直播流量、也不等于变现。最简单的例子,是刷十条抖音,有七条都在关注里,这是抖音基于内容逻辑进行推送,而非关注某个人进行推送,内容标签与用户标签一旦匹配,后台系统会主动推送。如果收到关注人所发的内容,也说明该内容与用户自身标签相匹配才会被推送。
当下,做抖音晚不晚?可以从各种案例当中寻求答案。
案例1,某解说三相电的视频直播,每小时有30万左右的用户经过该直播间,在线一万人观看;
案例2,一个普通的炒饭视频,每小时40多万人经过直播间,在线两万人观看。
这样我们自身觉得“无聊”的视频,始终在线有上万人观看。
第一,说明抖音的用户群足够庞大;
第二,只要有内容在,就有人观看;
第三,我们觉得“无聊”,不感兴趣,并不能说明没人围观;
第四,线下有多热闹,线上就有多活跃。例如线下一场开业舞狮,在线直播的热闹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围观人数远超线下。
综合而言,现在做抖音并不晚,在内容、选品、团队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尝试。只是未来,抖音的成本必然会增加。同时需要注意:
第一,能吸引停留有差异化的场景即流量;
第二,爆品即流量。
其中,高势能产品,或者高性价比比较容易打造成爆品,例如现在大火的洗地机、除螨仪等;
另外,有非标属性的标品和非标产品的有标准属性也容易成为爆品。例如,带有音箱功能的灭蚊灯,以及99元可以当暖宝宝的充电宝,等等。
这是线下传统厂商的绝对优势。相比线上年龄在22~25周岁的主播,传统门店的导购员更专业,也更值得信任,更能把握用户需求,尤其在面对高端客群、进行高客单值产品的推荐,线下导购综合能力更强,更具备天然销售能力。关键是由导购向主播转化过渡。
面对抖音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之一同城服务,传统线下经销商的机会,已然到来。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