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赋能洗地机,米博带给行业哪些启发?

2023-05-06 09:52 来源:现代家电网 [ 收藏 ]

1980年,美籍华人唐鑫源用一块“布”把太空探索与母婴行业联系到一起。他为航天员设计的纸尿片,成为全球畅销的消费品——尿不湿。40多年后,方太旗下高端清洁电器专家米博又为了消灭“布”,让汽车技术与家庭清洁场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自去年首创“无滚布”洗地机后,米博于近期推出了三款升级版产品。新产品从汽车悬架技术中汲取灵感,使其清洁力、打理体验得到显著提升,用黑科技实现了“无布胜有布”。

至此,充满健康隐患的“抹布”终于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汽车技术,让无布洗地机“再进化”

抹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约千年前,长久以来在中国家庭扮演着清洁角色。

只不过,用抹布清洁既碍眼又存在二次污染等麻烦,并不应该是天然的清洁最优选择,然而人们在千年以来都未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一块抹布的细菌总数远超马桶内壁,还可能携带多种存有重大健康隐患的致病病菌。

到了智能清洁时代,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开始蓬勃发展。GfK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8亿元。在这其中,不少产品都曾将“消灭抹布”作为卖点。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抹布依然活跃在这个百亿级市场的夹缝之中。

造成尴尬现状的无外乎两个关键词:产品逻辑单一和清洁力不足。

现有清洁电器在执行深度清洁任务时,高度依赖“布”作为介质。虽然一些洗地机在滚布材质、抗菌处理上有所创新,但仍然需要定期替换滚布,治标不治本。再加上滚布清洁处理顽固污渍时会出现发挥不稳定的情况,有时清洁效率还不如“弯腰上抹布”来的快捷。

换言之,如果不解决洗地机工作的底层逻辑,“去抹布化”的科技革命就无从谈起。

好在,去年米博已经找到了破题之法——通过方太在油烟机空气动力学技术和洗碗机清洗技术上的深厚积累,跨界实现了无布水气流体清洁技术。通过这项基石技术,米博打造出无滚布洗地机,让用户看到了消灭抹布的可能性。

“无滚布”产品打开市场后,米博近期又带来了全新的无滚布洗地机7系列。这一次,米博瞄准了传统洗地机的另一个痛点:清洁力与打理体验的矛盾螺旋。

众所周知,洗地机清洁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产品与地面的摩擦力表现。表面上看,米博只需要增加地刷叶片、提升对地压力调节的上限即可解决问题。但在实际使用当中,一味加压、增大摩擦面积,用户清洁时就不得不去“对抗”更大的阻力,操作感极不友好

为了解决矛盾点,米博开始跨界寻找适配的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高端汽车技术上找到灵感:在整车制造领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扰。汽车高速行驶当中,路况变化会让乘客产生强烈震感。为了提升乘坐舒适感,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弹性结构,兼顾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这才让乘客不再被颠簸所困,尽情享受“推背感”。

米博基于方太在空气动力的技术积累,成功把这项汽车技术“移植”到洗地机领域,打造出米博第2代无布科技——弹力增压洗地架构平台。通过无布弹力增压洗,新产品的抓地适应力和压力都得到了提升。用户在不费力的情况下,产品就能模拟一双强劲有力的大手进行深度清洁。很多传统洗地机无法根除的污垢,也能迎刃而解。

一项本该运用在高端汽车领域的技术,成为米博无布洗地机自我升级的契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滚布”不是洗地机的尽头,而是一个重塑洗地机场景边界与能力上限的新起点。

技术跨界,创新无界

越是颠覆级产品,登陆市场后面临的挑战就会越大。一方面,新技术从推出到成熟需要磨合时间。另一方面,市场“保守派”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全方位关注颠覆者,甚至放大其短板。

但米博无滚布洗地机是个例外,从电商平台评论区到小红书等种草平台,体验过该系列产品的用户都不吝溢美之词。小红书话题#米博无布生活,已经积累了260万浏览量,高赞精华内容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款新概念产品,米博无滚布洗地机在实际应用中却表现的非常“老成”。产品高效完成清洁目标之余,还在自清洁、智能辅助、抗菌能力、降噪、颜值上有所建树。

比如在无布清洁场景下,新产品采用了抗菌率高达99%的PVC材质,搭配高速气旋活水洗功能,从根源处杜绝了二次污染等问题。再比如升级版的智能双向助力系统,能够智能预判方向,让用户操作过程中更加“丝滑”。最令用户惊喜的是,新产品Q7可以通过附赠的配件“一机多用”,完成洗地、多功能吸尘、除螨的全屋无死角清洁。

当然,这些创新只是锦上添花,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对汽车技术脑洞大开的跨界应用。不过与其说这是一次神来之笔,不如说是方太式创新一脉相承的成果。

过去几年,方太集成烹饪中心、洗碗机上,都出现了不少上天入地的“黑科技”。比如借鉴火箭喷射结构、潜艇水下清洗技术的高能气泡洗技术;融合航天技术原理的“云腾智驱引擎”等。只要能为用户解决痛点,任何高精尖技术、场景都会被方太拿来研究应用。

其结果也是有目共睹,这些黑科技下沉至生活场景后总能产生质变,助力中国家庭一次次拥抱“更好生活”。

米博则沿用了这种无边界创新思维,在汽车行驶与洗地机清洁两个场景中发现共性,基于自身对无布洗地机的理解,完成技术改造。让原本颇显鸡肋的洗地机摇身一变,成为全屋深度清洁的“硬核选手”。

某种意义上,米博的无界创新堪称企业对抗内卷与不确定性时的最优解。

在市场竞争当中,很多企业会沉迷于打造“更快的马车”,把注意力放在提升现有参数,而忽视了颠覆型产品的研发。回看历史,很多专注于研发更快马车的企业,都消失在历史舞台。“更快的马车”就是一种典型的创新陷阱。试想,如果米博把竞争重点放在滚布材质筛选、滚动模式改变等方面,就很难完成无滚布产品的孵化。

从更深层次来看,米博的创新模式也是对抗“熵增定律”的必经之路。熵增定律是指,任何封闭系统中的事物总是会从“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走向消亡。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里果金认为,解决熵增最好的方法是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保持系统的开放和流动性。

众所周知,华为很早就将“熵”的哲学思考纳入了企业管理当中,从而为后续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巴菲特挚友查理•芒格在投资事业中,运用跨界学习和开放式阅读来“反熵增”。

而方太和米博,也在有意无意通过无边界创新对抗“熵增”:一旦赛道陷入创新瓶颈,就去更为前沿的领域开阔视野寻找“科技跳板”,从而在每次产品迭代时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增量价值。这些努力也让高端科技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探索未知世界与星辰大海,更可以在平凡生活中创造浪漫与感动。

“减法哲学”:从优秀走向卓越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加法”是提升产品价值最直截了当的公式。但加法做多了,就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惯性当中。包括很多现象级产品,都倒在了“做加法”的过程中,最后变得臃肿虚胖被用户抛弃。

相比之下,被誉为产品之神的乔布斯却对“做减法”情有独钟。比如初代iphone推出时,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实体键盘,为用户带来前所未见的大屏操控体验。他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到,“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成功的秘诀。”

米博对“减法”也有一种执念。

与乔布斯式的完美主义不同,米博做减法是建立在“用户同理心”之上。6年前米博研发团队在调研时发现,中国家庭清洁场景的尽头是抹布和拖布。很多污垢和细菌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各种布上继续存在、发酵,成为家庭里的健康隐患。基于这些洞察,团队才有了研发无布洗地机的打算。

一次成功的“减法”,需要长期主义的加持。为用户在看得见的地方做减法,本质上是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做无数次的加法。

所以6年以来,米博守护着“用爱研发”的初心:对内,从方太20多年沉淀下的核心科技中汲取养分,集数百外技术工程师之力开展自主研发。对外,坚持开放式创新,与1000多个天使用户共创产品。这才通过汽车技术、150多项技术专利和超亿1亿元的研发投入,一举“干掉抹布”。

如果说传统的加法思维是在为过去的不完美之处“修修补补”,那么米博为用户做减法,就是发现问题本质、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与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不谋而合,也是一款产品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米博做减法的最大意义在于,成功挑战了行业的“隐含假设”:曾几何时,人们认为鸟儿才能飞行,船只顺风才能航行。如果不推翻这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隐含假设,科技将会停滞,人类不可能想出飞机、蒸汽船的创意,去征服天空和海洋。

“擦地一定要用布”,同样是个存在千年的隐含假设。打破它,除了要有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还要有足够的勇气直面质疑声。显然,米博做到了这一点。康德眼中的哲学,是对所谓自明的东西进行追问。而米博对于传统洗地机的追问、反思、重构,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产品哲学?

文章来源: 阑夕

网站编辑:白洋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