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花钱买高兴
在专卖店老板和导购员看来,开店就是为了卖出东西赚钱的,顾客进店,也必然是因为有各种采购需求的,于是在顾客进店后,又是询问需求,又是介绍产品,忙的不亦乐乎。
可是,顾客进店,一定是打算来买东西的吗?
顾客即便花钱买了东西,真的是看重商品本身价值吗?或者说,真的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吗?也许半道就扔了,也许带回家就放在一个角落了,也许随手送人了,这是钱烧的?
再有一点,现在商品及其丰富,电商也越来越发展,连大米和卷纸都可以在网店订购,然后坐等送货上门,可还是有人喜欢亲自逛街买东西,难道网上买不到?非要到实体店?或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网络和电商?
换个角度来看,这顾客进店,有些时候根本就不是为了明确的买个什么东西,而是买感觉,买什么感觉:
1、买一种被尊重被服务的感觉;
2、买一种放松自己随性发挥的感觉;
3、买一种可以由自己主导,顺畅而轻松的人际沟通;
4、买一种感觉压力被释放被缓解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
当物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之后,人的注意力自然更多的开始转向精神生活,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普遍上升,而精神生活质量却是在普遍下降,为什么会这样,这涉及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范畴,这里就不赘述了,简单一点来说,大家普遍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容易烦躁,自己的神经总是绷的很紧,工作场合人际关系乃至自己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似乎也是越来越紧张。诸如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无奈的看着时光在流逝,被老板责骂,被同事排挤,被客户骗,被无良的同事戏弄,被父母逼婚,被笨老婆傻老公气的要吐血……
人是会自我平衡的,在持续被动增加压力的同时,一定也会主动设法释放压力,在被别人欺负之后,一定也会找机会欺负其他人,在单位或是家里当够了孙子之后,一定要找机会当当大爷,在天天伺候别人之余,也想找人伺候下自己。那怕就是短暂性的让自己放松一会,舒服一会。当然了,想缓解压力,想放松,办法还是很多的,可以找专业陪聊的或是专业挨打的,可是费用太高,男的找兄弟聊聊费酒钱,女的找闺蜜聊聊又有抢老公的危险,虽然找个心理医生谈一谈更到位,但万一被别人看到从精神病医院治疗室走出来……
逛街进店和导购员聊聊是个简便且成本可控的办法,若是店家的东西顺眼合意的话就买点,关键在于,在逛店的整个过程中所享受的服务,包括热情接待,各类尊称(各种帅哥美女),商品随意试用,及时的恭维,被店家高看一眼,大量接收高帽子及特调心灵鸡汤。并且,没有人与你争论,更没有人反驳你,你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完全会顺着你,并且会被想方设法的满足,完全可以随意交谈,发布各种不过分的指令,让店里的导购员跑东跑西,暂时忘掉自己的实际身份,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
再想一想,已经很久没有人关心自己,赞美自己了,今天出来逛逛街,这店里的导购员的热情态度和顺耳恭维,虽然也知道人家就是商业行为,但至少看起来和听起来很舒服,
花点钱又怎么样,买一高兴!
客观的来说,这逛街买东西,也是一种自我心理的治疗方式,所以说,有些顾客出来逛街,买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治疗过程……
那么,作为店里的导购员,在接待顾客的思维模式方面能不能有些对应调整呢?有些顾客进店的目的并不是对某类商品有着明确的需求,也许只是随意的进来转转,或者只是在毫无压力的前提下找人说说话,或是想舒缓下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或者想自己的注意力临时的被转移到到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上,尤其是那些苦着脸且一头青包进来的顾客。这个,也许是进店顾客的另外一种需求,若是能满足,也是能直接推动商品的销售。那么,导购员应该增加哪些方面的思维模式呢:
1、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商店,还是一个心灵的驿站;
2、顾客进店,先不把他定位成一个买东西的客人,而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慰藉的病人,给他足够的关心和慰藉。让这些苦人儿进行休息一下,让我们的热情态度,优良的环境,热茶,舒缓的音乐,来让顾客放松身心;
3、让顾客在店里停留的时间,变成顾客的美好时光,成为心情加油站;
4、顾客在本店花钱买到的首先是良好感觉,然后才是商品;
5、不管顾客买不买东西,都要让每个进店的顾客,享受到面对面的周到服务,享受到被尊敬,让顾客弥补一下在自己生活中所欠缺的感受;
6、相对于一般门店里的冷清服务,咱们店的优势可就出来了,并且顾客对良好服务都会有一定的成瘾性,这也后的长久生意也就有保障了;
7、我们这个不但是在做生意,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嘛,抚慰了那么多苦人儿,这也是在做善事嘛。
这个方面,我们得要学学相邻的岛国,在岛国的店里,不管买不买东西,营业员都把你当你大爷对待,这当大爷的感觉是完全免费获得的,不过,在我国人民心里这点数还是有的,完全免费的服务就别指望了,这服务的好,自个心里舒坦,多少还是愿意花点钱的,不然的话,也有点小愧疚不是?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