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全屋智能,要做几方面衡量
01 全屋智能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全屋智能成为这两年家电行业的发展热词,无论是品类的引进组合,还是渠道的跨界融合,家电厂商们都在试图在传统之上,找到全新的突破口。
从无线到有线,从单品到全屋,智能家电的发展已经迈过了初级的“伪智能”,加上5G的加持,是否就意味着这一新兴行业能够成为下一个市场的爆发点?
对于传统家电代理商而言,对智能家电的态度和感受是“看起来很美”。
近两年,传统家电代理商陷入发展窘境,一方面是渠道的多元化打破了过去资源投放和产出的集中性,导致销售分流。另一方面,是新兴的品类和渠道,需要传统商家打破固有思维寻求新的销售出路。在智能大范围席卷家电行业之际,也有很多代理商接住了各类品牌的智能家居抛出的橄榄枝,在传统产品之上镶上智能版块,试图让传统业务焕发新光彩。
对于舒适集成商而言,在全屋舒适系统之上加入智能,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一来可以提升系统的舒适性,二来可以增加整个系统的溢价空间。所以对集成商家而言,几乎有70%左右都在原有的版块上引入了智能。
传统成熟家电品类的发展经过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那么全屋智能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真的会以更短的时间爆发吗?在实际应用中,全屋智能真实的市场反馈如何?
02 用户角度,是刚需还是鸡肋?
“在推广过程中,一些用户觉得全屋智能有些功能还不实用,不够便捷,也没有太实际的意义。例如,随手关灯、拉窗帘是举手之劳,智能控制意义不大。”
有商家反馈,在全屋智能推广中,很多功能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导致在终端推广时,用户觉得有些智能过于“鸡肋”。
当然,全屋智能的这些设计,对于别墅客群而言,可能更有意义。例如控制楼上楼下的灯光、家电、窗帘等。对于小平层用户而言,确实缺乏实际的应用意义。
除了适用客群之外,智能家居还需要分地域。
例如,热水器的智能控制多应用于电储水式热水器的提前加热,而对于燃气热水器和即速热水器,对远程预热的功能需求并不大。
成本上,一般现在市场可见的全屋智能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如果装下来一套别墅的全屋智能,需要用户再支付二十万左右的费用,对于用户而言增加了成本。“在使用体验并没有普及推广开来的当下,用户的接受度并不高。”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品牌都在推广智能,但可见的是,从用户角度而言,在实际使用性能和费用支付上,依然只是单品智能,涉及到全屋智能的,依然是很少一部分高端客群,全屋智能距离自己还有一段考察期。
而家电品牌和全屋智能系统尚未完全对接的端口,也导致在系统的串联和应用上,存在着局限。
03 系统方面,受局限的端口
虽然目前很多全屋智能系统与家电品牌达成合作,但合作的品类和型号还是受到局限。
一方面,品牌商出于对核心技术、自身系统和市场的保护,对全屋智能系统开放的仅是几个型号的产品。虽然很多全屋智能系统打出与绝大部分品牌合作,但在实际中,还是受到了局限。
例如,用户购买某品牌的空调,恰恰是没有指定的合作型号,一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同一网络下,通过智能音箱或者万能遥控器进行产品和系统的智能化匹配,需要一个中转的介质。但相比直接连接,这种中转的稳定性要弱,而且随着后期系统的升级,介质是否需要更新也是一个问题。原本便捷的智能功能甚至变成对系统、网络毫无经验的用户的累赘。
另外,很多全屋智能系统需要用到自己的主机,这就涉及到主机的安置。
一般,主机的安置有距离要求,如果超出适用范围,智能不灵。对于用户而言,需要在装修之前单独为智能主机找好位置,保证后续的稳定性。如果用户只希望控制单品,还要购买主机,显然在增加对方成本之下很容易遭到拒绝。
对于需要走自己系统的全屋智能品牌而言,虽然不做产品,其主打定位是“智能方案的解决者和提供商”,但目前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所以品牌商也在选择。
家电制造品牌除了与这些智能品牌进行系统对接之外,也会自己开发本品牌生态内的智能系统。同时还会与手机品牌进行系统对接,包括几大电商平台也在争抢智能端口的入口,等等。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对接端口五花八门,瞄准了这块市场蛋糕,无论上游供应商、品牌商、流通商,都希望分得一杯羹,也就导致全屋智能的参差不齐。
实际上,有自己的系统和主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是系统的稳定,相比无线WiFi更稳、也更顺畅,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同时网络安全需要进一步强化,单品加密系统存在被黑的风险,对于有安全需求的用户而言,依然非常在意网络安全这一点。
04 商家自身,自身专业度的考量
对于传统代理商而言,优势在渠道,关于全屋智能,需要厂家做更为系统的培训。
一方面,代理商、尤其是传统代理商本身对全屋智能的认知不够,需要厂家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包括产品培训和实战培训。同时,代理商需要有一支自己的专业团队。
“例如,用户做单品的解决方案,或者做全屋的解决方案,包括做部分智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通用的问题需要注意,可以让我们的人员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面对全屋智能,代理商看到的是商机、是利润,但介入之前需要全面考量自身实力,是否具备专业性和专业团队。
选择全屋智能第二个考量是,厂家是否具备服务能力。
厂家的服务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是否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向商家输送相关培训。因为全屋智能与手机一样,要不定期的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厂家缺乏相关培训,代理商很可能“两眼一抹黑”,对产品和系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进行市场推广,也无法向用户精准传达全屋智能的产品和系统概念。
厂家服务的第二个维度,是否具备售后服务网络。
现在,很多全屋智能品牌需要代理商做的是销售和进行渠道铺陈。并且承诺售后服务由厂家承担,但往往用户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找到代理商,如果对系统不熟悉或者厂家没有及时解决,用户体验必然受到影响。
“全屋智能存在后期维护成本,这也是用户在选择全屋智能过程中的考虑因素。我们需要明确告知用户全屋智能所涉及到的环节和费用,如果没有告知,影响用户体验,在目前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用户的口碑和认知非常重要,一旦体验不好,销售再拓展就有难度。”
第三点需要考量的是,是否与更多的家电品类进行了关联。
全屋智能,顾名思义是所有涉及到电的端口都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只考虑合作品牌有些片面,因为任何一个家电品牌都有很多品类和型号,如果与美的、海尔等综合品牌合作,涉及到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家电品牌没有开放畅销型号的产品,甚至开放的是冷门型号,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会存在被动。
所以,不仅靠考量合作品牌,考量到具体产品和型号,也是代理商做全屋智能需要注意的。
05 市场培育,还需要时间
全屋智能的推广之所以需要时间,实际上网络环境只是朝夕之事,5G的上马让全屋智能的实现有了硬件基础,但为什么目前依然让用户和商家觉得“看起来很美,实际很远”,有着系统本身的原因。
用户不愿意增加成本,包括前期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产品的系统升级觉得麻烦;
很多功能的实用性不强;
代理商没有专业的辅导和团队;
市场常见的产品不能匹配……
这些,都是全屋智能尚未完全被市场、被用户认知的实际原因。
上游,抓紧对接端口,争取与更多常销、畅销品连接;中游,加强自身的系统优化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让全屋智能不再是“奢侈品”;下游,辅助代理商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强化。同时合力推进培育消费者的认知,或许是全屋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加速途径。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