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定制,个性化不如标准化 多元化不如模块化

2021-05-21 18:26 来源:现代家电网 [ 收藏 ]


家居定制,全屋定制,从家电到家居,其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家电厂商现在开始进军家居、家装市场。而家居行业,也在将家电融入全屋家装,打开新的渠道和销售市场。

实际上,家居家装市场,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美吗?

在家居行业打拼多年的李总告诉记者,目前家居和家电行业的边界虽然已经打破融合,但家居市场有着自己属性和特性,产品整合、渠道布局和营销发力上,虽然有共同可融合之处,但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区隔。

以产品整合能力为例。

在传统家电商家运维模式中,产品力可以说是最弱的一项,因为依托上游制造,加之家电产品均为成品,家电商家基本不需要介入产品环节。这一点,与家居商家的区隔非常明显。

家居商家体系中,产品力、尤其是产品的整合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包括门窗、橱柜、衣柜、板材等半成品,需要家居商家有足够的产品组合能力,与整个方案相匹配。

成品和半成品,是家电商家和家居商家最大的不同。

但是对品牌的选择、品牌力的依靠以及以服务为基础,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同样需要强有力的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同样需要有强大的服务能力进行终端客户的精细化服务。

李总强调,在产品整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要考虑清楚,这种思维的转化,源于李总前期运营的试错,可谓经验之谈。

现在,市场上普遍都在提倡“个性化定制”,即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但实际上,个性化在全屋定制领域的实现,难度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做规模化发展的公司而言,个性化是效率的对立面。“当然,如果个别公司以提供高客单值的个性化方案为主,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客单值足够支撑更漫长的家装周期。”

最初,李总公司采取半包形式,每个品类均有十多个款式供客户选择。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李总发现了弊端。

其中,最突出的,是客户选择周期长。

面对繁多的产品款式,无疑拉长了客户的选择时间,客户迟迟不定产品,一方面可能造成销售的流失;另一方面,拉长了整个家装的周期。时间就是成本和效率,周期的延长,无疑影响整个项目周期。

为此,李总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线,进行产品数量的压缩,选择三款左右普适型产品供客户选择。“客户对于产品,除了品牌之外,几乎是没有概念的,给客户越多选择,实际上越难选择。”

标准化产品的提供,压缩了客户的选择成本,提高了项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过去对接流程不顺畅和售后服务繁复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由于产品众多,也因为李总最初是半包模式,与其他商家对接的环节比较多,这就造成了协调步调的不一致,由于缺乏管控权,流程管理不能做到无缝链接,多方时间协调也导致了效率低下。

产品标准化之后,坚持全包,增强流程管控力度,再次提升了流程效率。

同时,过去,由于产品多样化,对服务的要求也多样化,比如门与墙体的匹配,不仅需要家居和家装方进行协商,一旦有纰漏,会涉及很多安装问题。“过去,一款门我们就有十几款,需要几次上门测量,现在我们只给用户提供三个标准款式,甚至不再需要上门测量,通过模块化安装,精简了环节,降低服务成本和压力。”

如果说产品标准化降低了选择成本,那么模块化安装,则降低的人力成本。尤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体中,服务的难度非常大,往往一次服务的时间成本就是一天。高昂的服务成本,也是倒逼李总进行模式转型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种产品整合从繁到简的逻辑,在手机行业并不陌生。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手机江湖一派热闹景象,每个品牌的手机,至少十几款的差异型号供消费者选择。但丰富的产品线并没有促成手机品牌商的成功,直到苹果手机出现,以单个型号单款产品,赢得了最终的市场品牌地位。直到今天,手机行业的品牌高度集中之下,各品牌的产品线也是走极致精致的路线。这一点,与现在李总推行的“个性化不如标准化,多元化不如模块化”的概念一致。

“从繁到简,不仅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实施的关键词是极致、简约和聚焦。其实,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我国传统文化和理念,已经是一种商道。从商家角度出发,家居家装走简约路线,还是个性化路线,仁者见仁,根据公司发展理念而各有规划。”

网站编辑:白洋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